1.韩国为何要对长白山“下手”!求解

2.吉林省森林监督调研报告

3.如何促进旅游市场复苏?

韩国为何要对长白山“下手”!求解

长白山旅游路线设计调研报告最新-长白山旅游规划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文化现象,缺乏认识,放任自流,留有隐患。长白山座落在我省东部,是我国的一座名山。近年来,由于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带动了旅游业,使长白山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也因而产生一些相关的文化现象,其中,有些是不正常的。一是对长白山归属的模糊认识。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古老民族肃慎族(即满族)的发祥地,从古至今一直为我国领土。这一点,在《山海经》等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这一地区也始终由我国历代管辖。但是在长白山区向当地居民调研时,人们却十分模糊。一次出租车司机谈到天池的另一半1962年划归朝鲜的问题,司机竟平淡地说:“这有什么,我看那一半也应划归朝鲜,本来延边州就是人家的嘛。”这是何等无知!对于国家的疆土观念又是何等淡薄!二是对长白山名称的麻木。 长白山有许多称呼,《山海经.大荒北经》称长白山为不咸山(意为有神之山);后又称盖马大山(汉魏,盖马县为今临江市)、徒太山(南北朝)、太白山(唐),至辽金开始称长白山。清代,刘建封在所著《江岗志略》中记载,朝鲜(韩国)称长白山为“白头山”,“诚以韩人白南来先见白云峰”的缘故。由此可见,朝鲜和韩国方面对我国长白山的称呼是与我国不同的。“名从主人”,边境地带的地名,历来是国家主权的一个标志。然而在调研中却发现,当地的许多人都不加思索地用韩国人的叫法称长白山为“白头山”。山下销售的手帕、太阳帽、矿泉水、风光名信片、地图、背心、衬衫等等各类旅游纪念品也都以“白头山”为标志(见照片)。甚至在延吉市火车站前,也赫然立有一幅宣传“白头山XXX公司”的巨幅广告。三是一些介绍长白山的出版物,公然宣称长白山是朝鲜族的发祥地。

活跃在游客中的一些“导游”只知道极力宣传朝鲜某领袖人物的读书台,反过来向他们询问金代的女真祭台和满族祖先发祥地的“仙女浴水处”,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认为,上列几个现象都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的根本问题,都不能漠然视之。东北地区,包括今天的辽、吉、黑三省、内蒙东部和现已划出境外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以及其他一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只是由于历史原因,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对我们来说,每一寸国土都是不可失掉的。我们都知道,与我国邻近的那么一两个国家,始终对我国怀有领土野心。他们中的一些所谓“学者”和政客,在报刊和著作中极力渲染古代的民族斗争,甚至把唐王朝时创建渤海地方的人(满族人先世)也认作祖先,用来诋毁我国是“侵略者”(朝鲜科学院编《朝鲜通史》),进而对我国提出领土要求。来长白山“寻根”、 “拜祭”的韩国游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部门对此还没有提高警惕,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必要知识,任由一些商人和“导游” 曲意迎合,以致出现上述不正常的现象。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地区工作和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在经济上给予必要支持,在政治上加强引导,在组织上加强管理。

2、对于省内各民族,尤其是跨国民族强化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

3、作为工商部门,应加强对以“白头山xxx”注册的牌匾,广告的管理,对申请以“白头山xxx”注册的商标、广告、牌匾应坚决不予注册,并对已注册的带有“白头山xxx”字样的重新组织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注销,以达固边资政之目的。

4、大力加强相关学科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在成果出版和传播上给予必要支持。

5、对弘扬满族文化给予大力扶持。用满族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并在东北大地创造出灿烂文化的历史事实来戳穿境外少数野心家的无耻谰言。让健康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出巩固边防的巨大作用 !

吉林省森林监督调研报告

1---吉林市森林保护条例----于1999年9月18日由吉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9年11月27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southcn/law/fzzt/fgsjk/200509070129.htm

2---一九八八年全省有林地面积623万公顷,除少量人工林外,几乎全部是天然林

,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47公顷,人均占有有林地0.27公顷,均比全国人均占有高

l倍以上。森林覆盖率35.9%,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蓄积量是7.6亿立方米,列全

国第六位,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第二位。此外,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是潜在的森林

。吉林省森林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树种繁多,珍贵树种丰富。在全国植

被区划中,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因而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树种十分丰富

,比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种属成分丰富,特别是长白松(美人松)是世界上罕见

的稀贵树种,仅为吉林省所特有。二是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高,全省有林地平均

每公顷生长量约3立方米左右,比全国平均数高1立方米还多;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

积量约110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数高30多立方米,而且天然林占绝对优势。但是,

由于长期不合理地过量伐,人工造林又树种单一,珍贵树种和优良材质树种的面

积和蓄积量明显减少。林种组合也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约占80%左右,居绝对

优势;防护林占5-6%;特用林占4-5%;经济林和薪炭林合计不到5%。在林龄构

成上,幼龄林面积处于劣势,中龄林面积处于优势,成熟林面积又在急骤减少,而

且伐量超过生长量,长此下去,经过一定时期,可就有枯竭的可能。因此

,今后要把功夫用在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和整个山林的合理伐上。

在吉林省广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密布着大片大片的茂密的森林,它们是吉林

省的另一项巨大。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6.9万

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11亿立方米,森林

覆盖率为35.9%,占全国第六位。由于开发历史的不同和地形、气候的差异,吉

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

、哈尔巴岭、吉林哈达岭以及松花湖以北,茫茫林海,滚滚松涛,连峰续岭,绵延

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这里的森林植物带,因为气候冷湿,降水量丰富,适

宜林木生长,属典型的中温带森林区。长白山区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林

木就有100多种。针叶林以红松、云杉、冷杉、黄花松为主,阔叶林以水曲柳、黄

菠萝、胡桃楸、枫、桦、紫椴、糠椴、色木、青楷槭、榆、山杨为最多。长白山区

的森林大都为针阔叶混交林,其中阔叶树稍多于针叶树。针叶树中,红松分布最广

,约占二分之一。红松又称"果松",树身高大,一般在30米以上,可谓长白林海之

冠。其次为云杉和冷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地带。树干笔直,出材量高

,木质多呈白色,故人们通称其为"白松"。它常与红松混生。再次为黄花松,其性

好低湿,山谷低坡地带皆密生此树,是长白林海有树种,生长快,树势雄伟,

冠形规整,因为秋冬落叶,故人们又称"长白落叶松"。另外,还有一种以其亭亭玉

立的树干、绮丽优美的树冠而被人们誉为"美人松"的长白赤松,数量较少,多混生

于长白林海之中。红松材质精美,富树脂,耐水湿,不易腐蚀,在经济用材中声誉

最高,可供建筑、架桥和制造家具之用。云杉、冷杉色白质软,纹理条直,易于加

工,为建筑和家具良材,又是高级造纸原料。黄花松质重而坚实,抗腐力强,是制

造枕木,充作桥桩、电柱,乃至建造房屋的良材。长白赤松是北方理想的庭院绿化

观赏树种。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是长白林海中著名"三大硬木"树种。它们木质

坚实,纹理粗大美丽,是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理想用材。紫椴木质轻软

细密,是制造胶合板的重要材料。白桦树皮质地柔韧纤细,光泽明快富弹性,是长

白木画的原料。这些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以及伐迹地上营造起来的人工林,不仅

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几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而且为本省伐、制材等工业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3---吉林省森林概况 (2006年)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森林覆盖率达42.5%林业年创经济价值220亿元

近20年来,我省林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吉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都硕果累累,据测算,全省林业年创经济价值达220亿元。

森林总量增长,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省先后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5%,有林地面积达到1207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8.6亿立方米,分别比1983年提高8%、23.6%和12.8%。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九五”以来,全省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入45.6亿元,造林种草1405.8万亩,是建国以来投入建设总量最高的时期。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8万亩,兑现粮食0.95亿公斤,使13.4万户农民受益,为28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转移就业机会。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70万立方米,完成造林172.5万亩,分流安置职工11.2万人,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开始出现良性演替趋势。“三北”防护林经过三期建设、四期启动,累计造林775.5万亩,庇护农田3700万亩,基本形成了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创造性地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了生态草建设工程,成功地探索了乔、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累计完成生态草建设320万亩,有望于今年底提前6年超额完成生态草治理任务。

森林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有效维护了安全。以限额伐和“三个总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管理、监督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年净增长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到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林业局的表彰,并在全国推广了我省经验。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迅速提高,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下降,防治率由80年代的35.5%提高到70%。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7个,总面积达到6315万亩。依法治林水平明显提高,1983年以来,我省颁布实施了近30部地方性林业法规、规章,林业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下降趋势,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林地、林木管理得到普遍加强。

生态林业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年的保护和开发促进了不断发展的林业经济,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优势,积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林地经济、矿产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木制品、药品、森林食品、矿产品等一系列林产品加工体系,林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截至目前,全省林业拥有固定资产40.4亿元,累计生产木材已达1.2亿立方米,实现利税77.3亿元。据统计,2003年,林农年人均收入中有10元来源于林业,占总收入的65.8%。全省依托于林业生存发展的人口已超过350万人,围绕森林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已超过830亿元。

4---吉林省林业与保护 (2007年)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省(市、区)之一。为了保护森林及相关的野生动植物,我省在森林防疫、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林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使森林保护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森林防疫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生态林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调查监测、防治、检疫对象的普查及除治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我省是林业大省,也是森林病虫鼠害的常发区和重灾区,每年都有40余种森林病虫鼠害危害树木。病害主要有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五针松疱锈病,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等;毁灭性森林虫害如栗山天牛、杨树天牛、日本松干蚧,常发性种类如落叶松毛虫、兴安落叶松鞘蛾、杨二尾舟蛾、杨柳毒蛾、黄刺蛾等种群相对平稳,偶发性种类如落叶松叶蜂、分月扇舟蛾、舞毒蛾、栎毒蛾等;森林鼠害主要危害未成林造林地。

全省共有各级森防机构81个,其中省级森防检疫站1个,市(州)级森防站9个,省直国有林业局森防检疫站8个,其余为县(市、区、局)级森防检疫站。配备人员550余人,专职检疫员330余人。已有55个站建设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

森防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目标管理、工程治理等项工作,强化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每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75%以上,森林病虫害调查检测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产地检疫率90%以上。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护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和人民群众的植树造林成果,促进林业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全省80个县级森林火险单位中,属于一级森林火险单位的有41个,占总数的51%,二级19个,占24%。高森林火险林分面积达610多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76%。我省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防御边境林火烧入烧出任务也相当繁重。

全省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92个、成员1998人。其中,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由副杨庆才担任总指挥,下设副总指挥和成员26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厅,并建有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办公室92个、691人,防火检查站733个、2294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41支、50人,义务森林消防队8349支、323960人,专职护林员10028人、兼职12106人。

现有了望台492座,有线电话318部,微型计算机147部,图文传真机115部,无线电台和对讲机7993部,森林消防车辆1821台,风力灭火机4885台,物资储备库306座,防火公路3183公里,防火隔离带20814公里。开通森林火情报警公众电话“96009”共47个接警服务点。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各级负全责”的原则,各地普遍坚持实施“全面预防,快速反应,重兵扑救,万无一失”对策,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狠抓严管,使防、扑火能力逐年提高。到2000年底,对比1981年前后两个20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8754次下降到2114次,下降了76%;受害森林面积由17.2万公顷下降到0.6万公顷,下降了96.5%;森林火灾控制率由19.7公顷/次下降到2.7公顷/次,下降86.3%,共减少森林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到2002年已胜利实现全省连续2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前正在向新的更高目标努力。

森林公安

森林公安机关是国家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保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维护林区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保障林业改革和生产建设顺利进行的任务。随着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森林公安机关的任务十分繁重。依据国家林业局严打整治斗争部署和我省毁林、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持续发生的形势,从2001年至今年春在全省林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相继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集中统一行动,“破案攻坚战”、“林海旋风”、“猎鹰行动”、“森林利剑”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确保林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使各项犯罪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效地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

吉林省有陆生野生动物436种。其中鸟类326种、兽类80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3种,约占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的17.5%。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75种,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大鸨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国际濒危物种的拯救与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有野生植物3890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种类的13%。

通过多年建设,我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地方性自然保护法律法规日臻完善。面对濒临枯竭的野生动物及愈加强烈的社会需求, 1996年起,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实行全面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长白山、向海、松花江三湖等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例”;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森林和野生动物、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6处,总面积21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其中长白山、向海、莫莫格、龙井天佛指山4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并在1994年与向海保护区一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通过保护全省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特别是有效保护了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的森林公园24处,总面积200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5%。各森林公园和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投入,加大促销力度,提高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持续增加。仅2002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2亿元以上。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上,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发展野生动物饲养繁殖事业,提出了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的原则。目前,共兴办野生动物养殖场7000多户,饲养梅花鹿、马鹿22万头、黑熊2600多头。

如何促进旅游市场复苏?

近期,全国各地的旅游市场逐步回暖。在吉林、安徽、湖南、云贵川等地,景区纷纷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自然风光、体验风土人情。

进入4月,吉林长白山天池虽然仍被积雪覆盖,但差异化的景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赏雪。今年一季度,长白山主景区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同比增长415.77%,比2019年同期增长14.41%。

为推动旅游复苏,今年4月,黄山市将每周三设为“景区免门票开放日”,包括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景区在内的18家A级旅游景区,对提前预约成功的游客免门票开放。

在重庆沙坪坝千年古镇磁器口,近日也游人如织。磁器口古镇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达69.43%。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复苏,今年以来,张家界开展各类促销优惠活动。1—3月,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茅岩河四大景区共接待游客224.79万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418.34%。

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不断上新,不少游客慕名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今年1—3月,三星堆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近百万人,同比上涨35%。

在云南丽江,今年越南入境中国首发旅行团近日也抵达丽江,这也是今年首个通过陆路口岸入境中国的外国旅行团,大多为越南旅行社负责人,主要以考察为主。

在贵州毕节,随着天气转晴升温,百里杜鹃景区引来大量游客。仅4月1日当天,景区就接待游客13.4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