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运营管理绩效报告怎么写-森林公园运营管理绩效报告
1.2010年西宁市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2010年嵩县人民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3.2010年宁国市人民工作报告的回顾总结
4.贵州省林业厅的内设机构
5.温州市环境保护局的内设机构
6.龙岗区2010年工作报告的目标和任务
2010年西宁市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启动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注重改善民生,按照“一统三基”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夯实“三农”基础、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项目和投资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及早研究,认真把握国家重点投向,谋划一批有利于西宁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规划盘子。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基础工作制度、项目储备制度、优势项目选商选资制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推进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过境高速公路、火车站综合改造、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南川河流域治理等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抓好国债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落实,充分发挥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各类融资平台,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在工业、旅游、商贸、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旧城改造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6亿元。
(二)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生态的要求、园区的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要求,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食用菌、水果等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求得突破。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6000栋,蔬菜产量达到64万吨,市场淡、旺季蔬菜供应自给率提高到35%和60%。加大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力度,新建牲畜暖棚4000栋,奶源、肉牛(羊)、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各10个,禽类养殖基地5个。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盘道水库灌区等重点项目进度,统筹建设一批水、电、路、沼气、太阳能灶等项目,解决4.5万人、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硬化村道500公里。继续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三县新农村典型村建设。实施好60个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解决4.5万人的温饱问题。认真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新建冷藏保鲜库4座,高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综合式服务。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档次。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大统一的劳动力培训市场,全面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30万人次,其中新增长期稳定就业2万人。重视搭建农民创业平台,拓展农民创业性就业渠道。
(三)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认真贯彻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铝电联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在硅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的骨干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快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多晶硅二期、单晶硅扩产、百万吨复合肥二期、机织藏毯、中藏药、铜箔铝箔、铝合金及型材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发展的产业集群。各区县要把支持和服务园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组织好开发区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报批和实施,逐步实现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上起到排头兵作用。发挥三县工业园区比较优势,重点抓好大通宜化公司PVC项目、中铝扩能、湟中百万吨干法水泥、湟源大华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促进全市工业平稳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企业回升向好的基础,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多渠道引进资本和项目,实施资产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集中力量研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增强消费拉动能力。围绕把西宁建设成为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充分发挥西宁特色,加快旅游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旅游,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加强旅游宣传和对外推介,全面提升西宁“中国夏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抓好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办好首届“夏都西宁地方名特小吃美食节”,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加快朝阳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好朝阳铁路物流中心、建国物流中心、青海物产建材商贸城等项目。抓好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青海冬虫夏草国际交易中心、绒毛交易中心、商业巷步行街、水井巷商务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工作。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会展业,吸引国际国内、各地区、各行业来西宁举办会展活动,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拓展社区和农村服务业,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积极培育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服务,开展农超农市对接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消费。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按照“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继续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城建项目实施进度,突出城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认真做好《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加快编制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按照“五年见成效” 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海湖新区开发建设,抓好海湖体育中心、湟水北路、湿地公园等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和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进度,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加快城市环卫、园林、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火车站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侧景观改造、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南川河流域整体开发、城市四个出口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打造西宁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实施小桥大街、海晏路、八一路大修整治工程,抓好黄河路、七一路、解放路等6条道路街景整治和城区主干道电力线入地工程,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大天然林、森林公园、生态农业区以及湿地保护力度,实施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二期工程、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做好城市林带、绿地、盆花造景等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认真做好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宁园的设计和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日”主题活动,巩固、提升和发展“创卫”成果,不断完善“建卫”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解决好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及其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坚持把“三集中”试点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六)强化财税征管工作,努力实现增收节支目标
抓好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积极挖掘收入潜力,组织好财政收入,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不断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支出,发挥好公共财政的职能,努力提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确保争取专项资金保持30%以上的增幅。认真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增长,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发展、保民生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七)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实施遗留铬渣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减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改造。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整治,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和湟水河排污口治理力度,遏制湟水河水质恶化的趋势。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甘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市区和三县排水管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企业的检查考核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监督和管理,全面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凸显西宁节能宜居特色。
(八)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加强对全市改革的指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培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好机构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认真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积极配合“省管县”财政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企业改革,以降低成本、增强活力、提升服务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城市公交、给排水等公共服务企业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做好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加快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成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等调整工作。推进新闻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新闻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资产经营管理理念,规范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加快资产向收益型、经营性资产转变,增加资产经营收益。继续承办和协办好“青洽会-丁香郁金香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经贸文化活动,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西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逐步完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上取得新突破。
(九)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充实德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内容,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加大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15万平方米,完成湟川中学、市一职迁建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步伐,解决教育不足的问题,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蛋奶工程,有条件的寄宿制中小学先行一步,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喝上一杯奶、吃上一个鸡蛋,不断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加强区县、乡镇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开展送**、送戏、送歌舞下乡活动,新建155家农家书屋、10个乡镇文化站,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继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服务能力。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人口和生育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关爱女性健康,免费为全市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继续加大投入,建设40个社区托老服务站和6个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儿童院扩建“蓝天”工程。继续加强统计、气象、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改善社会民生。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容量。加速劳动力的整合,建立和完善人才供需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市场。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闲散人员,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条件。加快构建政策扶持、服务、培训三位一体,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4045”人员就业1800人。不断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落实好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政策,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医疗、子女就学、住房、取暖等方面的困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6000户,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认真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盘活公积金使用,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按照“以安置保拆迁、以安置促拆迁”的要求,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全面完成城东区小寨重点安置小区建设,开工建设2000套拆迁过渡安置住房、湟中康川新城搬迁农民安置小区。全面实施畅通交通工程和小城建项目,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各位代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尽管今年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但市委、市决定再筹集30亿元以上资金,实施10大类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0大类48项新农村建设的办实事工程!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市民,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虚心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下大气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提高危机管理和抵御风险能力。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强化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引导宗教在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1000个治安监控系统,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行信访代理服务制度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力度,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学生营造安全清洁、安静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分析,把握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对策措施,在重点工作上有新布局、新项目、新亮点,做到坚持加快发展速度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坚持扩大投资与启动内需相结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使“十二五”规划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
2010年嵩县人民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人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家级卫生县城通过复验被再次命名,国家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次创建成功,相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水电暨电气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职教强县”、“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全省科普宣传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全力打好战危机、保增长攻坚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90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亿元,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19亿元,增长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2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0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6元,增长8.5%。各项指标全部完成预定目标,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位次,有望再次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
工业运行保持平稳。全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同中科院、清华、北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全国知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赢得智力坚强支撑。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到企业把脉问诊开展咨询,针对存在问题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提振企业战危机、保增长的能力和信心。财政注资将融资平台资本金增加到1.9亿元,金财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5400万元,支持成立聚融、涌福投资担保公司,小额公司获省批准。三次召开银企洽谈会,落实银行4.3亿元。面对钼价持续低迷、钼矿企业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调整实施以金补钼战略。6家黄金企业抓入选品位,抓设备运转效率,在危机中逆势而上,扩规模、上项目、拉链条,全年黄金产量突破16万两,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全国第八,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亮点和保增长、战危机的重要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21%。
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实行周项目例会和领导分包责任制,存在问题现场办公,手续办理全程跟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金源公司日处理3000吨选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国黄金企业单体选矿处理能力最大的矿山企业。天运公司日处理800吨黄金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5亿元的宗源公司日处理5000吨钼选项目设备到位。开工项目强势推进。投资2.2亿元的中金公司日处理200吨黄金冶炼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洛矿集团氟化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1亿元的德亭110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行;投资2.3亿元的蛮峪220千伏变电站、投资1.2亿元的旧县童子庄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在建,今年6月建成运行,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县电网薄弱和用电困难问题。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全国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的专家到我县勘查设计,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基本完成,确立了建设中原氟化工基地的发展方向。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1100万元完成园区道路,投资200万元完成35千伏输变电线路改造,投资200万元建设供水工程。首批入驻的两个亿元以上项目中金冶炼、氟化工进展顺利,今年4月即可建成投产。新谋划的5个投资5.3亿元的后续项目今年有望全部开工建设。两年内产业集聚区即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6亿元,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利用牡丹花会、豫港澳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中部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对外招商。同中国黄金总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8个亿的框架协议,同洛矿集团签订了三年内投资35个亿的投资合同,从世界银行争取到3亿元长期低息指标。全年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90亿元,到位资金19.7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投资总额与往年相比都有了新的突破。
——一年来,我们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战胜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0万吨。林业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各类造林16.9万亩,占省分任务的127%,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顺利通过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验收。291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一直居全市、全省前列,受到国家林业局表扬和肯定。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32个,开工建设库区、旧县500头规模奶牛养殖小区,落实贴息120万元,发展土鸡散养119户,土鸡散养存栏达到50.5万只。全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422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新增烟叶种植面积5000亩,达到4.1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772万斤,实现税收0万元。完成农民工培训2.5万人,劳务输出16万人,其中境外劳务702人 。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960万元的青沟水库和张王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433万元的班竹寺、马沟、台上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39万元,建成一批烟水配套、烟田道路和大型密集化烤房,烟叶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投资900万元,完成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用于灌渠整治,新建一批抗旱应急工程,扩大灌溉面积6800亩。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争取资金1075万元,全面完成27个扶贫整村推进村建设。投入资金1511万元,建成14个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8个异地搬迁工程,搬迁深山独居、散居群众838户、3500人。投资360万元,启动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完成6个先导工程项目村建设。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在我县实施。积极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和系统帮建等扶贫力量,又有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投资838万元,建成移民工程116个。创新库区移民安置思路,开工建设县城回流移民安置小区和库区桥北回流移民新村,首批可安置移民220户。积极探索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确立产业扶贫思路,规划建设库区500头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北京利用半天时间专题听取我县专业扶贫规划,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89个村庄规划编制,实现318个行政村规划全覆盖。建成20个市级示范村、36个重点整治村,2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个乡级便民服务大厅。整合资金400万元购置水泥1.5万吨,硬化通组入户道路328.5公里,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加快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投资5000万元的伏牛山白河旅游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白云山铜河换乘中心实现换乘。投资5800万元的木札岭旅游度中心13栋别墅主体完工。投资1200万元的伊河漂流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品牌创建再获丰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将我县纳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省旅游局为我县“中国旅游强县”授牌。白云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公园”、“中国旅游领袖景区”和“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利用参加全国博士后联谊会演出之机高调宣传推介嵩县旅游,白云山被确定为全国博士后疗养基地、实验基地、联谊基地、婚育基地。白云山、天池山同时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和“省级文明风景区”,木札岭被中国旅游网确定为全国摄影基地。新浪网、旅游卫视联合评选我县为“2009全国绿色生态城市”。
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实施千万元大酬宾活动,在省内外27个地市发行旅游代金券81万张。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强势宣传。省在白云山举行森林生态价值新闻发布会,白云山以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郑州100倍、超过北京天安门1000倍,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广泛关注。成功举办了“白云山杯”第五届伏牛山登山节、天池山全国摩托车表演赛、金秋旅游节、白河首届千年银杏节等节会活动。养生文化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天池山召开,女儿李讷等到天池山实地考察,极大提升了我县伟人文化旅游影响力。国家发改委决定在上海世博会上为嵩县旅游做半年时间的免费宣传,并决定在世博会小城镇投资洽谈会上重点给予推介。“白云山篮球队”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小城镇杯”篮球邀请赛,中央五套给予全程录播,白云山风光亮相全国赛场。全年接待游客、综合经济效益同别增长15.7%、16.2%。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县城建设全面加快。深入动员,和谐拆迁,强力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北店街城中村改造全部拆迁到位,方案设计和其他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投资1200万元,升级改造城市道路1300米,完成新城电站尾水渠、瑶沟河、于沟河治理工程,铺设供排水管网2300米。嵩州公园后续工程顺利完成,综合活动中心即将建成投用。强力推进伊东新区开发。投资5800万元、全长1800米的伊东大堤工程基本完工,成为新区开发的先导工程和靓丽风景。中金公司5栋18层高层公寓开工建设,路网工程启动实施。大章撤乡建镇,全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县城创建成效明显。我们牢固树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创卫日;嵩县55万人,都是保洁员”的创卫理念,全县上下共同参与,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全国爱卫会对我县创卫成果巩固工作高度评价、高分通过,再次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实施交通项目16个、总投资1.62亿元,建设公路200公里、桥梁537延米。全长34.6公里、总投资5300万元的天城路建成通车,形成天池山旅游新环线。311国道大修、洛栾快速通道中修、嵩汝路陆浑至饭坡段大修、北李路、庄科桥改建等一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洛嵩高速公路正式开工。
——一年来,我们严格兑现为民承诺,全力推进民生建设,继续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件实事圆满完成。在减收增支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努力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享受更多成果。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教育“两免一补”等补贴资金累计达到1.3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名列全市第一。建成经济适用房205套1.9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1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新增城镇就业529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68人,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状况。城镇居民医保参保3.9万人,参保率90%以上,高危行业农民工参保3050人。投资2096万元,完成三批饮水工程,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336座,沼气服务网点91个。完成农村危土坯房改造160户、351间。实施农村低保分类管理,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200人,保障人口2254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5%;城市低保7330人,保障人口比例达到13.7%。全县五保集中供养127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42例,为患者免除费用80万元,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建成“万村千乡”连锁超市100个,被授予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为全县8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进行体检。完成347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总数居全省第二。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3240户。何村、车村2个文化站建成投用,城关、田湖等6个文化站正在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2710万元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资9万元的田湖镇一中、闫庄镇中餐厅、宿舍项目完工投用。投资4600万元完成职专搬迁扩建,职业教育得到发展,荣获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和河南省职教强县。财政拨付220万元,完成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录特岗教师168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医院新病房楼建成,中医院综合搬迁扩建工程竣工,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县城“三院”建设基本完成。田湖、大坪、何村三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219所。县、乡、村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为全县人民提供了可靠的医疗健康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良性运行,提高市级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累计补偿农民医疗费45.7万人次,报销4584.8万元。全民动员防控甲流感,成功处置闫庄、白河甲流感输入,全县未出现疫情蔓延,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加强人口和生育工作,全面落实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财政拨付312万元,在全省首批按照新标准发放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创建国家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一举成功。积极开展争创民族团结先进县活动,累计向少数民族地区投入扶持资金550万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车村、城关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车村下庙、旧县马店等6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文明村验收。加大科技投入。安排县级科技三项经费5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7项。申报专利36项,完成科技成果76项、优秀科技论文58篇。县级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百合公司被授予省级叶类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纬宇纺织公司被授予市级科技型企业。我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作为河南省唯一县级代表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和全国基层科技工作座谈会。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成县公安二级监控接警中心,县城主要路段、重要部门全部安装监控系统,居民安全感明显提高。加强公安“三基”建设,投入700万元改建9个乡镇派出所。积极构建大调解机制,全年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22起,调成率%。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农民工发放法律知识手册3万余份,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4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法治嵩县创建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尾矿库等重点危险源实行县级领导分包,13座无主库、2座困难库和9座奖补库治理完成。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矿山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年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同比明显下降,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集中整治矿业秩序,关闭一批不合法、不安全的矿山企业,矿业秩序稳定好转。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轮流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督查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上访、逐级上访,依法打击违法上访、缠访闹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重新修订了县工作规则,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法制把关。加强审计监督,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建议76件,政协提案7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受理热线、县长热线713件,办结率10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3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3816场。筹资650万元建成40个农村文化大院,筹资90万元建成45个新农村书屋。投资148万元完成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150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文物普查进展顺利,旧县镇西店村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示范村。广泛开展国学进校园、进广场活动,免费发放《弟子规》10万本。编印《新三字经》、《以案说法》读本,以学习“张泉河”先进事迹为契机,以孝敬百岁老人、关注母爱教育为载体,宣教儒行,尊倡礼仪,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养。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步伐,成立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公司改制基本完成。第二轮嵩县志发行并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统计、外事、侨务、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得到加强,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着眼谋划长远发展,着力引资、引智、引政策,努力使嵩县站在更高的起点、占据更加有利的战略通道,抢先发力,蓄势赶超。一是高层次谋划。我们邀请国家高层次专家学者,谋划建设黄金、钼、钾长石、中药材四大工业基地和饭坡氟化工园区、纸房纺织工业园、旅游文化产业园三大园区,谋划项目55个,总投资额达到830亿元;通过资本运作,存储土地,收回矿权,撬动大项目,以换项目等机制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高标准规划。同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全面对接,由其牵头为我县做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改革试点镇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我县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清华大学、社科院牵头编制人文发展规划,省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编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白云山创5A规划、整体旅游提升规划同时启动,将引领我县未来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新模式上发展。三是高起点合作。通过多方奔波,积极争取,嵩县相继成为全国绩效预算试点县、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全国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县、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家和省级试点,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赢得了先机,为嵩县5年内进入全省20强,2020年成为全国百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高质量培训。针对嵩县对外开放度较低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强化职工培训,特别是高层次培训的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先后邀请著名专家、教授钟朋荣、许正中、李铁、李荣建等做专题讲座和培训,拓宽了发展视野,更新了发展理念,为嵩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55万嵩县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们已经成功度过危机重重的冬天,就要迎来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嵩部队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县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县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我县是矿产大县,但还不是经济强县,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少,土地、、环境等约束加剧;招商引资工作仍需加强,大招商、招大商,引资、引智、引政策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我县是旅游大县,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县,旅游经济效益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一些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低下,不作为、乱作为,损坏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浮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宁国市人民工作报告的回顾总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增强转危为机的紧迫意识,坚定弯道超越的信心决心,树立构建企业家社会的服务理念,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2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4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23.5%。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其中出口9600万美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分别增长20%和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4%以上。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保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初,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及时果断出台了保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与企业共渡难关。扎实开展“进企业、解难题”活动,选择53个重点项目和100家困难企业,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措施。召开3次政银企对接会,共为330家中小企业衔接资金17.1亿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经济工作单月点评和双月调度制度,坚持每月外出招商推介和举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进入下半年,针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市迅速行动,在鼓励企业上市、加快服务业发展、规范提升耐磨铸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了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双百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来看,我们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方面,全年净增规模企业22家、亿元企业4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54家、亿元企业达到30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33.3%。21个技术改造项目和1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26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9家,完成总产值7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39%。全年申报各类专利450件,增长2.8倍;专利授权160件,增长2倍。“鼎湖”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级名牌产品4个,著名商标7个。顺利通过了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复评验收,省级耐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批准建设。农业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583”提升行动,实现农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6%。新增5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1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家禽孵化及饲养量达到1.2亿羽。新增经济林450公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1%。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1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9.5亿元,增长47%。宁国国际大酒店被评为四星级旅游饭店。房地产市场健康回升,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第二,尽心竭力保民生,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精心组织实施了42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73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865个。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392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3907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7390余人。新建廉租住房1.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00万元,解决了1366个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所,初步建立起低保、五保、残疾人、贫困学生、重大疾病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体系。兑现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69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用房4.15万平方米,宁阳学校如期投入使用。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兑现各类计生奖励资金37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建了2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村卫生室。完成了南山园区及城郊结合部有线电视网建设,实施了11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了6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9个农家书屋。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市复评验收。着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事关民生的建设工程投入试运营,慈安路、五芳路基本建成,改造了12条背街小巷,完成了老虎山森林公园一期绿化工程。实施了第三轮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狠抓了省道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城市拆迁3万多平方米,拆违4000多平方米。新增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建成村组水泥路75公里,桥梅路、庄枫路、惠杨路建成通车。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287万元。建成56个农村户用沼气服务网点。完成农村改厕3018座。实施了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2.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新网”工程。完成了粮食清仓查库和地方储备粮轮换任务,消化了粮食系统不良债务。修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专项行动。
第三,全力以赴保稳定,着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宁。
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等活动,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措施,深化煤矿、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被公安部命名为“平安畅通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开展了豆制品行业,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着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科学部署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排查了901个地质灾害点,开展了霞西等16处重点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有效应对“8.10”莫拉克台风袭击,取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以及人民防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圆满完成了冬季征兵任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推进平安宁国建设,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第四,远谋近施夯基础,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做出了《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谋划了宁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市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要求,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认真落实三年行动纲要,引领科学发展上水平。着眼于增强发展承载力,积极筹措资金5.7亿元,推进南山园区、河沥溪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了八里路、滨口路等一批道路工程,进一步拉开了园区框架。开发区被评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启动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港口生态工业园,为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全年省级开发区新开工企业56家,投产企业45家。着眼于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组建了金融和上市工作办公室,中鼎股份成功定向增发,江南化工实现重组扩股,太阳禽业加快境外上市步伐,对10家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徽商银行宁国市支行正在组建,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合作银行获批筹建。成立了3家小额公司。全年新增各项13亿元。大力推进企业“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凤形集团与安徽瑞泰公司强强联合,新马耐磨与合肥水泥研究院成功联姻,华普建材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步伐加快。新增私营企业418家,个体工商户2804户。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全力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宁宣杭高速公路宣城至宁国段、扬绩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开工建设,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千秋关隧道建成通车。皖赣铁路客运专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新增“861”项目12个,总数达到42个。争取中央新增投资734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9亿元。全年引进内资92.8亿元,增长77.4%,实际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增长26%。着眼于建立科学发展新机制,突出规划先行,稳步推进“五区”建设。开展了主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区控制性详规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被确定为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验收。启动了“宁绩旌‘绿三角’经济协作区”建设。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第五,提高效能优环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突出问题的整改,努力以创新的理念、高效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廉洁的形象推动科学发展。深入开展“法治宁国”创建活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如期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2件,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启动了新一轮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了首届社区换届工作。强力推进以“两集中、三到位”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百名科长、基层站所长和公共服务单位活动,机关效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规范招投标和购行为,资金节约率达14%。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督查制、领导干部问责制,增强了执行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扬曹军、卢帅等“8.17”舍己救人英雄群体先进事迹,展示了新时代宁国儿女的崇高品质!此外,统计、物价、法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残联、烟草、邮政、通讯、气象等部门,恪尽职守,迎难而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困难超乎预料,成绩好于预期。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广大外来投资者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长乏力,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不快。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大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群集聚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乡村经济比较薄弱。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取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贵州省林业厅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林业厅设11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和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机关工作和工作制度;负责机关文电、督办、会务、接待、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后勤等工作;指导全省林业信息化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拟订林业法制建设规划及工作,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及政策建议;对本厅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负责林业执法监督和林业行政应诉、行政复议、听证工作;指导林业行政许可工作;负责林业系统普法教育和宣传工作;指导林业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三)造林绿化管理处(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指导种苗、造林、营林质量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全民义务植树、城乡绿化、部门绿化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指导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指导各类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花卉的建设生产和国有林场(苗圃)、种苗基地、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防治和检疫工作;组织实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承担省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四)森林管理处。
组织开展森林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价和统计工作;指导全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组织拟订全省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规程,指导编制森林伐限额和森林经营方案;承担林地林权管理工作,监督林地征用、占用和林地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依法审核、审批林地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手续的申报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林木凭证伐、运输与经营加工工作;督促查处林政案件;指导木材检查站、乡(镇)林业工作站和农村林业能源建设工作;指导管理全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建设。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组织指导并监督全省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普查、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监督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并监督执行陆生野生动物年度利用限额;指导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承办濒危陆生野生动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猎捕的审核、审批的具体工作;承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履约的有关工作; 承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履约的有关工作。
(六)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
承担组织指导林业改革和农村林业发展工作;指导、监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针政策的落实;组织拟订农村林业发展、维护农民经营林业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指导农村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流转及林权管理; 指导、监督林权纠纷调处和林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指导全省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七)森林公安局(贵州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掌握全省森林火情,发布森林火险和火灾信息,协调指导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承办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具体工作;组织拟订全省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项目建议;指导森林公安队伍工作;协调和督促查处重大森林案件;指导林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八)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处。
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监督实施;参与拟订林业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经济调节政策措施;组织拟订林业发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规划及年度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生态补偿和补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指导、监督全省林业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全省林业财务、统计和省级林业国有资产;负责林业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指导全省森林资产评估、山区综合开发和林业扶贫工作。
(九)科学技术处。
组织开展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组织、指导林业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评审及成果的申报和管理工作;承办林业技术监督、林业地方标准拟订、新技术开发、专利和有关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监督管理林业生物种质、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组织、指导、管理森林认证工作。
(十)对外合作与产业处。
承担全省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拟订林业优化配置政策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全省森工行业管理,指导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指导战备林(材)管理和林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指导林业企业改革工作。
(十一)人事处。
负责厅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等管理工作;拟订林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办指导林业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和在筑所属事业单位的党群、机关目标绩效管理等工作。设置机关党委办公室。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所属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省纪委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省监察厅派驻省林业厅监察室,行政编制4名。其中:纪检组长1名,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1名。
温州市环境保护局的内设机构
市环境保护局设11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局领导公务活动;承办文电、会务、机要、保密、生育、档案、督查、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工作;组织起草和修改重要综合性材料;组织制定机关内部规章制度;负责建议、提案、重要批示件督办工作;负责市部门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及温瑞塘保护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协调紧急、重大信访处理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负责机关行政后勤和安全保卫工作。
(二)人事处。
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及人事管理工作;承担局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牵头负责环境保护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协助各县(市、区)组织部门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负责组织环保系统在职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生态环保教育培训;组织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和县(市、区)环保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组织或审核环境保护行政奖励表彰;负责机关效能建设;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管理;管理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指导环境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负责局机关工作人员及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因公出国政审。
(三)规划财务处。
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温瑞塘河保护管理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参与拟订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归口管理和审核各类规划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参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负责编制提出环境保护和温瑞塘河有关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市级环保、温瑞塘河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并监督实施;审核环境保护系统收费项目及标准;组织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和内部审计;负责局系统购监督管理、部门预算和决算;负责局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政策法规处。
监督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和温瑞塘河保护、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拟订环境保护有关地方性规定和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环境保护政策调研和环保制度体系建设;组织指导和督促环境管理、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参与重大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参与处理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承办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件;组织应对行政诉讼案件;组织推进环境保护依法行政工作;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制工作;负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供环境保护法律咨询;牵头负责普法工作。
(五)自然生态保护处。
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组织编制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协调并监督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指导、协调并监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协调、监督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和监督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参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建各类市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组织、指导生态示范创建;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负责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环境保护实绩评价。承担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六)污染防治处。
负责水体、大气、噪声、光、机动车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拟订污染防治的制度和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市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组织指导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组织创建省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组织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公布企业环保信用信息情况;组织创建市级绿色企业并负责实施绿色系列(信贷、保险、证券和购等)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与污染防治有关的环境经济政策;组织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海岸工程、陆源污染、拆船等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
承担落实国家、省和本市减排目标责任。拟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环境统计制度与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编制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排污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和减排工程运行情况;组织实施污染减排责任制考核;组织指导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负责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编制并发布环境统计年报和统计报告。承担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污染减排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塘河管理处。
组织拟订温瑞塘河保护、建设、管理中长期和年度并督促落实;负责组织温瑞塘河流域各区(市)、各功能区河道建设、保护、管理责任制执行和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协调、监督相关涉河执法单位做好温瑞塘河执法管理工作;指导做好温瑞塘河河面保洁工作;协助做好温瑞塘河水质监测工作;承担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九)行政审批处。
负责指导全市环保部门的行政审批工作。负责环境准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组织拟订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工作;负责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审核和管理。指导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作。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项目试生产、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医疗废物)、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申请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申领、污染防治设施的拆除和闲置等许可事项的审批;负责环境影响后评价、区域限批制度的执行;负责ISO14000、环境标志等认证环境守法情况审查、环保上市核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年度预考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预认可等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
(十)辐射环境管理处。
监督管理核技术应用、电磁电离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拟订辐射环境保护规划、制度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协调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辐射源的监督性监测;承担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监督管理从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使用、销售单位的辐射安全工作;组织拟订和实施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参与核与辐射恐怖的防范与处置工作。
(十一)建设与科技处。
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温瑞塘河建设项目;参与监督温瑞塘河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指导、监督温瑞塘河保护区范围内重要建设工程设计、监理、招投标等技术管理工作;参与温瑞塘河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前期工作;提出温瑞塘河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查意见并参与验收;组织、指导温瑞塘河文化的研究、建设和管理工作。
负责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工作,组织拟订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推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组织环境保护与温瑞塘河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和技术工程示范;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和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科技成果有关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参与组织和指导环境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和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开展环境保护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龙岗区2010年工作报告的目标和任务
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减弱,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中央、省、市和区委全会都要求着重在转变发展模式上下功夫,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龙岗发展面临的大运会、特区内外一体化、深港加速合作、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颁布实施、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启动等五大历史机遇仍然存在。同时,龙岗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比较完善的城市功能,特别是今明两年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城市更新全面推进以及一系列民生项目启动等等,都将为龙岗的新一轮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5-10年,当前既是龙岗再次实现发展跨越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全区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总体部署上来,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挑战,再创龙岗发展的新辉煌!
2010年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四届二十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这条主线,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大运会迎办工作,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文明,全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强力打造无缝隙,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平安和谐、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电耗、水耗分别下降2.6%和6%。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端化、新型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1、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带动战略。重点抓好大运新城、华为科技城、“一线两片”城市更新、新龙岗中心等城市建设和更新项目,宝龙高新园区、高桥—新生工业园、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坝光精细化工基地、核电科技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等园区项目,下沙旅游开发、中心城西区商务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星河雅宝等重大项目。争取年内启动核电科技产业园一期建设,加快岭澳核电二期建设,努力将核电产业发展成我区又一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基本完成下沙片区拆迁协议签订和坝光核心启动区拆迁工作。全面开展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二、三期土地整备。积极争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落户龙岗。推动珠江酒店、中海酒店、桔钓沙酒店建设,确保大运会前投入使用。
2、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落实《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帮助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提升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光电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生物、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高性能电池、电脑及外设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家电、珠宝、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鼓励和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小巨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立自主品牌,扩大内销份额。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系统研究龙岗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出具体对策。推动扩张性外迁的大中型企业在龙岗设立研发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留住工业企业营运总部。各街道规划建设或升级改造一条特色商业街。抓好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建设。以文博会为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力争今年新增2个文博会分会场。突出发展创意设计、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电信增值内容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配合做好我市参展世博会工作,组织开展好大芬油画村分观场活动。加快大鹏所城和客家围屋的保护性开发进度。落实大运旅游服务,完成全区旅游公共标识系统建设。
4、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将区科技发展资金提高到1亿元,积极引导自主创新型企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用多种模式,新增3个高水准的创新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新建2个以上公共技术平台。启动中小上市企业总部基地的规划建设。选定并公布全区“自主创新20强”,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加强与香港科技界的交流合作,推动龙岗成为“深港创新圈”项目产业化基地。全面落实优才工程,加快中高层次人才集聚,继续实施专家提升,评选新一届优秀专家。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区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新增公办学位5100个,提高公办学校正编教师与临聘教师比例至8:2。继续推进龙岗外国语学校、龙岗和横岗高中等公办学校的规划建设,抓好平冈中学二期、布吉高中改建工程,确保坂田学校秋季开学招生。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2、积极推进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加快宝荷医院建设。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完工,区中医院门诊医技楼建成、住院楼封顶。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完成工程总量的40%。区疾控中心检验楼封顶。横岗、平湖人民医院新建扩建完成立项工作。坂田和龙岗预防保健所分别完成立项和建设工作。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配合做好大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任务。创新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抓好基层计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两无”创建活动,提高无政策外出生社区的覆盖率。
3、着力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争创省文化先进区。出台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区文化中心运营模式改革和区体育中心改造升级。按照街道文体设施10万平方米、社区2-3万平方米、居民小组5000平方米用地规模,分期分批规划建设基层文体设施。南湾、南澳街道文体中心投入使用,大鹏文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布吉、平湖、横岗文体中心动工建设,坪地、葵涌、龙岗文体中心完成立项,龙城、坂田文体中心要做好用地选址和规划设计工作。举办龙岗区第三届运动会。稳步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确保市民享受到优质的数字电视服务。
4、打造就业充分用工和谐城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向户籍居民倾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促进3000名以上户籍居民特别是户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10个。加大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统筹力度,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举办150场公益性免费招聘会。完成3个重点职业训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中高端技能人才培训服务,探索用人单位与企业参与组织培训的办法。推广银行发放工资制度和建筑行业工资保障金制度,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建成和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分别达到2.8万平方米和1.4万平方米;继续实施户籍低保家庭住房廉租货币补贴和低收入家庭货币补贴。建立多层次的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救助覆盖所有常住困难人口。增加社工服务岗位70个,设置街道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探索“一站式”社工服务。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将涉及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保等方面的纠纷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6、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发展公共交通。重点改善布吉片区交通环境,打通10条断头路和4条地铁5号线疏解道路。推进平湖、坂田、横岗、龙岗、坪地等5个片区交通整治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交通疏解工程,消除交通黑点,改善区域微循环。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切实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推动公交场站、候车亭、港湾式站台等建设。继续调整优化线路,新开设10条公交线路,公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建立健全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1、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财政投资3亿元,进一步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多种消防力量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底图建设,实现对全区各类安全隐患的动态监控。建立安全生产季度考核述职制度。抓好布吉街道和10个火灾隐患重点社区整治。全面完成社区消防警务室建设工作。建立黑名单、媒体曝光以及安全生产违法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对全区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培训企业安全主任、建筑劳务工和保安员6.2万人次,全区报建项目建筑劳务工培训和“平安卡”持卡率均达90%。
2、提升信访维稳和应急指挥工作水平。上半年完成区信访大厅建设,探索信访代诉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扎实推进“大调解”、“大防控”工作机制和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交警、司法、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调解室建设,300人以上企业和成熟物业小区全部建立调解小组,纠纷调解率达95%。完成区应急指挥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保障,增强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3、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大综管”,深入开展“大运安保推进年”各项行动,加强巡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黄赌毒、、抢劫、等严重犯罪行为,狠抓重点区域整治,110原始警情和刑事核实警情下降5%以上,八类暴力案件比重低于16%,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明显好转,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民兵组织,密切军(警)民关系,充分发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驻军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铁腕查处违法建筑。进一步完善查违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查人查事相结合,综合运用行政和司法措施,重拳打击违法抢建业主、包工头、供应商和“保护伞”,确保查违工作平稳可控。上半年全面完成违法建筑信息普查任务,并按照市的部署,启动分类处理工作。加强政策疏导,依法加快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审批。全面梳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向市里争取解决政策,重点协助解决社区集体厂房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在出台新政策时要周密考虑,防止出现新的遗留问题。
5、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清无”工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确保不出现恶性制售。开展区长质量奖评选,在第二批50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构建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和诚信统计工作体系,继续抓好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传销、商业贿赂治理等工作。 (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宜居城区
1、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规划引导,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大运新城、中心城、龙岗老街现有空间进行整合利用,高标准规划设计龙岗中轴线的各类城市形象元素。加快全区绿道和东部休闲观光线路的规划建设,启动“扬帆行动”,稳步推进大鹏半岛保护性开发利用和重点片区的前期工作。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等领域。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地铁3号线按期通车,深惠路改造工程交付使用,北通道、南通道全线贯通,龙翔大道改造、水官高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厦深铁路拆迁基本完成,沙荷路、红棉路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90%和42%。布吉客运枢纽春节前完成拆迁。建成布吉水径、大芬供水加压泵站,解决周边20万居民缺水问题。争取14座变电站投产,电网环网率达到80%以上。
3、大力提升市容环境。今明两年共投入14亿元,实施“市容环境提升”,大运会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每个街道打造一条严管示范街。年内完成深惠路综合整治和48个综合整治类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水官、机荷高速路和广深铁路龙岗段景观整治工程。对大运场馆周边7条支路进行绿化改造升级,提升龙潭公园、龙城公园、龙城广场的绿化、美化、艺术化档次。大运山公园首期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红花岭公园动工。各街道至少启动一个社区公园的建设或景观改造,完善布吉石芽岭体育公园功能,启动布吉三联郊野公园建设。
4、全面推进旧改。以《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出台为契机,制定政策说明指引和具体推进措施,加强政策引导,把城市更新置换出的土地尽可能投入到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更新,统筹华为周边22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发展,年内启动岗头等片区旧改,打造全新的华为科技城;对大运新城周边规划范围内的旧村、旧工业区进行统筹改造,打造高端商务园区。强力推进列入2010年城市更新实施的27个旧改项目,争取年内取得实质进展。
5、开展土地调查,加快土地整备。通过开展土地调查,掌握全区土地状况,将全区国有储备土地全部纳入土地储备中心管理范畴,并实施最严格的管理。开展城市化转地收尾工作,争取年内将所有应转未转地转为国有,加快清理移交已转国有土地。对已批建设用地要推动加快开发,长期闲置不开发的,要穷尽办法,依法收回。按照一流的规划和设计要求,主导,加快高桥—新生工业园分散地块和华为周边地块的整备工作。
6、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广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电镀、线路板等行业中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再淘汰10%的重污染企业。继续加大环保投入,重点开展水污染整治工程,全年敷设截污干管50公里,动工建设接驳管网117公里。完成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加强环境监管,对污染严重、整改不力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专榜公布,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超过85%。开展龙岗河综合治理,确保2012年水质主要指标优于V类。协助市里抓好清林径森林公园、大鹏半岛地质公园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2万亩沿海防护林种植任务。
7、做好与坪山新区规划建设的衔接。结合坪山新区发展定位,调整相关片区规划功能,推进与坪山新区的对接。统筹道路交通、河流治理、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开展产业规划布局研究,打造差异化、互补性产业群,推进与坪山新区产业融合。加强相关街道与坪山、坑梓街道的协调配合。 (五)加大社区治理和帮扶力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1、积极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区级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站企分设试点工作,建立社区干部考核监督及退出机制。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移的原则,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清理面向街道和社区的检查考核项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继续推进干部下基层驻点社区工作,抓好“一对一”帮扶活动。继续实施扶贫奔康工程,并完善扶持方式。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项目建设,确保新完工项目不少于32个。结合优才工程,选派优秀社区人才赴北大、清华等高校培训,为社区培养和输送人才。
2、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尽快出台引导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从观念更新、政策优惠、项目推荐、资金扶持、规划管理、信息提供等方面鼓励和帮助社区经济转型发展。支持社区为邻近大中型企业提供后勤服务和产业配套。指导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辖区物业提供有偿服务。组建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纳社区转地款等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获得稳定回报。引导股份合作公司参股本社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引导社区用土地入股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全区新增网吧指标向社区倾斜,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开办连锁网吧。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区属企业带动其共同发展。 (六)举全区之力,配合做好大运会筹办工作
1、积极协助赛事筹备及相关工作。今年是大运会筹办的冲刺年,要把配合市里做好筹办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筹建龙岗区赛区委员会,整合各类,做好场馆运营团队建设,为场馆顺利运行提供保障。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助做好对外交流合作、新闻宣传、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等工作。学习国内重要赛事主场馆的有益经验,组建推介大运会宣传员队伍。
2、高标准推进场馆建设。配合市里抓好大运中心“一场两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海上运动基地、网球中心等场馆的建设和装修。同时加快我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区体育中心、龙城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等场馆的升级改造工作。
3、提升人文环境。利用各种组织动员方式,引导鼓励广大市民从本职工作做起、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小事做起,自觉革除陋习,参与大运行动。以解决公共交通、环境提升、人文素养、服务质量等热点问题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健康体验日、环境提升日、文明秩序日、志愿服务日、英语学习日等主题体验活动,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对龙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大运、服务大运、奉献大运的良好氛围。 (七)继续推进无缝隙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1、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区级行政部门大部制改革;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跨岗位、跨部门、跨系统的交流任职机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2、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公职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归属感的建立和责任心的提升。出台“无缝隙”建设细则,逐步推广到全区公共服务单位。建立重大项目网上协同办公系统,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提速。开展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评选,全面推广公共服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努力为企业、基层、群众提供更近、更快和更好的服务。
3、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认真贯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组织实施《深圳市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公布清理结果。规范行政执法,加强执法协调和联动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龙岗法治网,做好“五五”普法全国迎检工作,抓好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建成14个民主法治社区,争创法治城区。
4、加强效能建设。继续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坚决反对无所作为、敷衍塞责的不良风气,坚决破除一些干部的“天花板”心态,坚决改变等待观望、安于现状的工作状态。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和党的事业负责的精神,保持昂扬的工作,力争多出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工作业绩。全面实行部门“白皮书”制度,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公共服务机构运作模式创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对网友意见建议的回应机制,支持网民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5、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完善购、招投标、资金管理等制度。在社区工商用地的开发建设和厂房及其他物业的改造升级中,要严格按规定实施公开招投标,切实维护和保障社区集体利益。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实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预算“四个零增长”。
各位代表,第26届大运会正向我们走来,龙岗人的大运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我们坚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有市委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当2011年8月大运圣火在龙岗点燃时,我们将会看到,地铁3号线已全面通车,改扩建后的水官高速,焕然一新的深惠路、龙翔大道和北通道、南通道等一大批主干道陆续投入使用,龙岗交通拥堵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我们将会看到,以深惠路沿线、中心城西区、大鹏半岛为发展极的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开始显露,大运新城初具规模,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初步形成与中心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我们将会看到,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正加速进行,优势产业更加壮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我们将会看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平安龙岗建设扎实推进,大批公共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我们将会看到,市容环境全面提升,一个具有“热带风光、花漾四季、立体生态”景观特征的宜居城区展现在世界面前。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龙岗,充满希望与期待的龙岗,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运盛会的召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