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和孙中山的关系,以及孙中山在南京的事迹?有谁知道的具体点吗,求助

2.孙中山为什么要迁葬南京

3.孙中山的遗体在哪里?

4.南京街巷胡同之类的来历

孙中山 陵_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

1924年底,孙中山为了谋求中国的南北统一,抱病北上,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同日,中国国民党在京要员含悲召开会议,讨论治丧事宜,决议葬礼用国民礼制,以示平等;葬地遵孙中山遗愿选择在南京紫金山。并于当天将孙中山遗体护送到协和医院,进行防腐手术。3月15日,在协和医院入殓,置于棺内,上罩玻璃盖,并送回铁狮子胡同行宫,以备瞻仰。3月19日,在、宋子文、孔祥熙、张继、汪精卫、于右任、李大钊、陈树人等人的护送下,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至中央公园(此後不久改名为中山公园)社稷坛大殿安放,供各界人士吊唁。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前往吊唁、致祭的中外人士达74.68万人,未签名者达100余万人,送来的挽联达六万余副,花圈7000余个,挽幛500余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的挽联是: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後流传万古名。

4月2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被移香山碧云寺内,在寺内第11级的金刚宝座塔的石龛中暂厝.前来恭送的各界人士无计其数,空中还有三架飞机护送,北京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面。4月5日上午,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改殓楠木新棺。4月11日,与孙科等人前往南京紫金山勘察孙中山墓址。

26日,在北京举行移灵公祭仪式後,再由专列运载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沿津浦铁路南下。专列历时18天,行程数千里,经过大小车站33处,对一百多万人进行了宣传,影响极大。5月28日抵达浦口,蒋介石与先期在蚌埠迎榇,并随车抵达。于右任等国民政府要员均在浦口迎灵,随後与孙中山的亲属等人护送到威胜号军舰,在南京中山码头登岸。灵柩抵达南京城後,供奉在中央党部礼堂,公祭三天。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原打算长期保存供人瞻仰的,後因受空气侵蚀,遂决定改为土葬。5月31日下午,举行了封棺礼,、孙科、蒋介石、孔祥熙等人参加了封棺仪式。

6月1日上午10时,在南京隆重举行了奉安大典,由蒋介石、蔡元培、张学良、杨树庄、孙科、孔祥熙等28人组成的“奉安委员会”主持。当日正午12时,在狮子山炮台的101响的礼炮声中,孙中山的灵柩安葬于5米深的墓穴中,由、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亲自将墓门“敬谨严扃”。(见上海《民国日报》,1929年6月3日)此时,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遗体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内。先生曾嘱:辞世后愿“归葬紫金山”,1926年6月1日,国民政府在钟山第二峰茅山南麓开工修建陵墓,1929年春完工。4月23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5月26日,孙中山先生灵柩扶入灵车,由北平南移。28日,灵柩抵达南京。停灵公祭至31日。6月1日,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举行奉安大典,灵柩由其夫人和儿子孙科及党政要人护入墓室。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南京和孙中山的关系,以及孙中山在南京的事迹?有谁知道的具体点吗,求助

在南京钟山。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运往南京,当时就在如今的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制的紫铜棺。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开始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扩展资料: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获得成功,被推举为首任临时大总统。同年12月,他拒绝了胡汉民、廖仲恺要求他留在广东的建议,坚持来到上海、南京,说“沪宁在前方”。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

孙中山欢欣鼓舞,2月15日,即带领临时政府官员,在钟山明孝陵举行了盛大的民国统一庆典,亲自宣读文告《谒明太祖陵文》和《谒明太祖文》。

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在钟山打猎,在一宽阔之处,孙中山指着对面远处的方山和回环如带的秦淮河说:“你们看,这里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当初明太祖为什么不葬在这里”。

中山先生接着带笑说:“我将来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

1919年,孙中山写完《建国方略》。在书中,孙中山盛赞南京和钟山,说,南京“作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去世的前一天,明确对身边的、汪精卫立下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对南京,对钟山,有一种特别的认知和情感。他的眼里,南京是辛亥革命的“前方”,是建立民国开创共和的首都;南京是美善之地,将来之发达无可限量。

南京是明朝开国之都,是满族统治时代汉文明的地标,辛亥革命既是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革命,也是驱除鞑虏、光复汉人政权的“大义”。

孙中山决心把自己的身后交付给南京,葬于钟山,有把孙、朱比而论之的意思,更有对自己的同志的嘱托:勿忘辛亥革命,要为“中国之自由平等”“继续努力”,“共同奋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6月1日,按其遗愿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百度百科——中山陵

孙中山为什么要迁葬南京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奋斗了一生。他在南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在南京的许多地方,却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结在一起,长期以来,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座落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大院内。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获得成功。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45人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南京的老百姓们都把这个消息视为特大喜讯,相互转告。他们买鞭炮,写对联,缝新衣,剪辫子,做五色旗,张灯结彩,像过大年一样热闹欢迎孙中山先生。当晚10时,就在这个大院的大厅里,隆重举行了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庄严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坐北朝南,共有5间房。每一间都是按当年的原样摆放,显得十分简朴。

东边4小间分别是孙中山先生办公室、临时休息室、衣帽间和部长会议室。在孙中山先生办公的那间房子里,有一张办公桌,一张转椅,一个文件柜,一只小书橱和两张沙发。在办公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电话机、台灯、小闹钟等。墙壁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墨迹“奋斗”两字。就是在这个极其普通的房子里,孙中山先生宣告了清朝统治的覆灭,签发了许多重要的民主政令。

西边一大间是总长会议室,内有一张铺着台布的会议桌及20把靠背椅。东面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标准像,两侧是两面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西面墙上是一张巨幅照片。这是1912年1月21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的情景。此照片不仅留下了当年在这间房子里举行会议时的宝贵瞬间,更有意义的是中国过去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从来都是皇帝一人在上下诏,众臣在下奉旨,而这张照片是实录了总统与内阁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商国是的生动场面,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具有民主性质的国家体制。

孙中山先生从1912年1月1日就职到4月3日离任之前,一直在这里办公。孙大总统及其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91天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颁布了上百项有利于社会改革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并制订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些政策法令都充分体现了革故鼎新、移风易俗、发扬民主政治的时代精神。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经常接触群众,参加活动,视察狮子山炮台,检阅海军等,在南京人民中却产生了难忘的印象。有一次,孙中山带领侍从6人骑马视察雨花台炮台,回来时在雨花路被老百姓团团围住,人们都想看一看孙中山的风采,齐声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在马上点头微笑。这时警察赶来维持秩序,有的巡官拨出指挥刀来挥舞,想吓退老百姓。孙中山对这种做法立即加以制止,并说:“对老百姓不能这样。”

孙中山为什么选择南京为都,他曾经说过:“南京位置乃在一完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下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孙中山又为什么选择太平天国天王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住处,这与他在童年经常听村里太平军老战士冯伯伯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有关,后来,他很推崇洪秀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经常在洪秀全休息过的西花园石舫内接见外宾和客人。

在南京奉安遗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早在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二天一早,便约了胡汉民等人骑马去紫金山打猎,他在攀登到山的中部南坡时,向远处眺望,顿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高兴地对同行人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传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主持长老也曾向孙中山推荐过这块葬地。孙中山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这个愿望,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中山夫人女士偕同孙科,林焕廷等人,来实地勘察,选定墓址,并从登报悬赏征得的40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

1929年5月28日上午,停放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先生遗体由专列运来南京。6月1日晨4时25分,灵车启行。自中央党部至陵墓20里间,马路两旁人山人海,瞻礼群众在50万人以上。9时20分,灵车行至中山陵下,由杠夫拥抬着灵榇沿石阶缓步前进至祭堂,乐队奏哀乐前导。10时一刻,举行奉安典礼。其时鸣礼炮101响,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中午12时,安葬完毕,由率家属等将墓门密封,庄严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在墓穴上面的大园圹内置有一具大理石石棺,覆盖着由日本雕塑家高琪精制的孙中山卧像,以供人瞻仰。奉安后,南京中山陵名扬海内外,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逐年增多,2005年为250多万人次。

南京以“中山”命名的建筑

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时,国民政府将中山先生灵榇经过的码头、道路、桥梁和城门都以“中山”命名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尊敬孙中山先生,依然保留了这些建筑的名称,并不断加以保护、维修和扩建。今天,以“中山”命名的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和中山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人们展示出新的英姿。

中山码头原名叫飞江码头,当年规模很小,现已显得气概不凡,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自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南北交通由水运改为主要是陆运,但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中山码头,仍然担负着繁重的客运和货运任务。同中山码头相邻的南京港,已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实现并超过了当年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建设南京的理想。

在长达10多公里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大道上,慢快车道都是沥青路面,十分平坦,车辆来往,尘土不扬。路道旁遍植了法国梧桐等行道树,像护路卫士排列成行,整齐美观。入夏时,高大的枝叶互相交织,构成一条绿色长廊,使人凉爽舒适。当年,中山大道两侧的一些高坡、荒地、菜畦和池塘等,均为新的建筑所代替。建国前,南京最高一幢楼房只有7层,而现在8层以上的楼房比比皆是,已有1608幢,加上在建的共达2200幢,其中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为124幢,最高的新世纪广场是53层,高达232.2米。相比之下,原来富丽堂皇的国民政府时的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铁道部等宫殿式屋宇,虽然都保持完好,但已显得很矮小了。

在中山码头至新街口这段大道上的5个广场都作了新建或扩建。鼓楼广场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有5条马路通衢在此交汇。新建了热河路广场,还扩建了盐仓桥广场。

在由新街口至中山陵的中山东路上,有逸仙桥和中山门。逸仙桥是用中山先生的别号命名的,原来是一座简易的木桥,现扩建改用水泥浇灌,桥面放宽了一倍,清新素雅,十分悦目。中山门原来叫朝阳门。这座用巨大城砖砌造的巍巍城门,气势雄壮。南京城门主要是明朝建筑的,“内有13,外有18”,中山门属于内城。

中国***曾经正式作出决议,严禁街道和其它建筑以人名命名,但对孙中山先生却是唯一例外的。50多年来,一直是如此,这种尊敬孙中山先生的情意,令人感动。伟大的爱国者确是千古流芳,万世景仰的。

孙中山的遗体在哪里?

关于孙中山的安葬方式及地点,也有很曲折的故事。孙中山生前曾经表示过,希望去世后能够葬在南京。那恰恰是在13年前,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卸去官职,他感到一阵轻松。当天,他在卫士陪同下到南京郊区的紫金山打猎。在南山的半山寺附近临时休息,孙中山环望四周,见天高云低,山清水碧,松柏繁茂,景色宜人,不禁赞道: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我死后如果能葬在这里就好了。国民政府决定遵照他的遗愿,将南京紫金山选为墓地,孙中山刚刚逝世,便立即派人员前往南京勘察。由于陵园建设不是能够马上完成的事情,因此治丧处决定将孙中山的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待南京陵园建成后再正式安葬。 4月2日上午,孙中山的灵车在庞大的护灵队伍陪侍下,经西长安街、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出西直门,赴西山而去。无数民众走上街头,含悲为孙中山送行,有两万多名民众竟然跟随灵车从市里一直步行到香山。市内各政府机关一律下半旗志哀;航空署再次派出3架飞机,绕空飞行,随队护送;内务部鸣炮33响,以示致敬。沿途有不少学生的队伍,当灵车经过时,学生们纷纷把手里的花圈向车上抛去,并高呼口号:“孙中山先生主义万岁!”“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下午4时25分,车抵碧云寺。碧云寺始建于元代,是京西名刹。民国初年时,寺内建筑多有倾颓,蔡元培等人曾筹资修茸。为了安放孙中山的灵柩,在公祭进行的同时,治丧处已安排人员进行了紧急整修,并在寺门内外竖起数座牌楼,在牌楼和各道寺门上,悬有大量的挽联和横额,其中释净和尚的挽句最为简洁:“今世如来”。对于为济世救民而鞠躬尽瘁的孙中山来说,这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了。 停放灵柩的石龛在气势雄伟的金刚宝座塔下,由于地势陡峻,不得不架制一座木桥,使用系在绳索上的特制小车,以人力拽引上行至塔座,并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和女婿戴恩赛亲手将灵柩安置到位。 5时30分,灵柩安放完毕,再次举行公祭后,众人退出。 孙中山逝世前曾希望自己能够像苏联领袖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民众瞻仰。因此,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天,国民党便与苏联政府联系定制安葬列宁时使用的那种“水晶棺”。3月30日,苏联政府赠送的特制棺椁运抵北京。但是,有关医生认为,这种棺椁适用于干燥寒冷的北方,却不适合中国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如果用它装殓遗体,仅仅能够保存20年左右。而由于先期处理技术不很理想,在孙中山逝世仅20多天后便发现遗体皮肤开始变黑。4月5日是清明节,有关人员将孙中山的遗体移出石龛,用楠木棺重新装殓,放回石龛内安置。 以后的几年里,战事频仍。情况最紧急的时候,护灵人员曾经转移遗体,暂移至附近的山洞内停放,以避战祸,待危机消除后,又重新运回。 经过长达3年的建设,位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终告竣工。1929年5月,国民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总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遗体运往南京安葬。6月1日,在南京狮子山炮台隆隆的礼炮声中,墓室徐徐封闭。孙中山的丧事至此全部结束。

南京街巷胡同之类的来历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3月19日,孙中山灵柩移中山公园。3月24日至月底前往致祭者达76800人。4月2日出殡,灵柩暂放西山碧云寺石塔中。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达30万人,步行送到西山的约2万人。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到南京。6月1日,安葬在紫金山。

户部街:明朝户部所在的地方

程阁老巷:明朝一个姓程的阁老的府邸在这块!

御道街:明朝皇帝走的路

中山南路(北路,东路)都是孙中山先生灵柩运送时经过的地方

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