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三)

2.中山岐江公园

3.綦江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两次获得来自美国三藩市的“2009ULI全球卓越奖”

4.天津桥园公园设计师是谁

5.广东中山这个由造船厂改造的公园,国内外多次获大奖,是拍照圣地

6.中山市旅游必去的4个景点

7.中山废旧工厂变身主题公园,屡次斩获国际大奖,却免费对游客开放

中山岐江公园是谁的作品_中山岐江公园历史背景

中山美术馆是一座国有市级美术类博物馆,是中山市博物馆分馆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山美术馆的详细介绍。

中山美术馆

中山美术馆运用“大美术”的观念,以历代中山籍美术家们的精品为主要的收藏方向,通过在中山美术馆举办展览的艺术家捐赠、社会人士捐赠等多种征集渠道,目前已收藏了一批各级艺术家捐赠的作品,收藏功能日渐完善。

中山美术馆位于岐江公园的心脏地带。这座由哈佛博士等设计专家为岐江公园做景观规划设计时就作为主体建筑的两层钢架结构建筑物,无论是外形设计和颜色配搭,都美丽的岐江公园融为一体。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三)

纵观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创园不计其数,细究它的前身,大多是废弃的老工厂,破旧不堪,被人遗弃,经过设计师的妙手回春,摇身一变成为时尚文艺的创业园,复古与现代的相互交织,碰撞出另一种新潮。其实在中山,破旧工厂除了改造成为文创园,还有另一种身份,那就是主题公园,将工业风搬进大自然,同样是别有韵味。此番中山之行,我便来到了岐江公园,尽享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相互碰撞。

岐江公园地处中山市中心地带,前身是中山市粤东造船厂,经过设计师的再生,成为一座极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公园融入了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等设计理念,合理保留了旧址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和植物,同时引用了现代设计手法,将其改造,历史特色与现代性相互交融,艺术感十足。

岐江公园占地面积高达11公顷,水域辽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为公园增添了几分清新之美。漫步公园,四周绿树掩映,环境优美,各式各样的绿植相映成趣,让人倍感舒适。公园内景点众多,船坞、骨骼水塔、铁轨等相互串联,将船厂旧时的辉煌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古老的建筑在风雨的洗礼下逐渐褪色,与四周的现代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沿着铁轨缓缓踱步,感受脚尖传来的历史底蕴,斑驳的铁轨在岁月的沉淀下已经面目全非,脱落、褪色,长满铁锈,但铁轨两侧却绿草如茵,格外茂盛。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铁轨四周林立的柱子,洁白的柱子错落有致,宛若一座迷宫,营造出一座得天独厚的背景墙,成为打卡拍照的首选之地。

公园内矗立着一座雕塑,那是旧时工人生产工作的场景,古老的发电机,严谨的工作状态,瞬间将人拉回上个世纪,代入感十足。在岐江边上的一座榕树岛上,坐落着一座琥珀水塔,距今已有五六十年历史,由一座废旧水塔罩上一个金属框架的玻璃外壳构成,因造型酷似一只昆虫被凝固于水塔之中,因此取名为琥珀水塔。除了造型外观,水塔还具有引航作用,每逢黑夜降临,水塔顶部的发光体光芒四射,为夜航的船只指明方向。

来到这里,可以看到一些溜达散步的老人,他们作为上个世纪的时代见证者,这里凝聚了数不尽的独家记忆,那些古老的旧设备、古树都承载了无数回忆,老人们在此回忆芳华,细数青春,让人感慨万千。相比于其他公园,岐江公园多了一份文化底蕴与历史情怀,来到这里,除了感受鸟语花香,更重要的是可以寻找一个时代的印记和风采。

漫步公园,随处可见设计感十足的建筑,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陈设,都是经过设计师的深思熟虑,每一处都匠心独到。值得一提的是,岐江公园曾凭借着出色的设计获得?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009年度ULI全球卓越奖?等荣誉,地位不容小觑。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这里绝对是一座流连忘返之地。

中山岐江公园

3、生态设计的几个实践案例

3.1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  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6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

(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

永宁公园于2003年五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设计之初的设想和目标已基本实现,2004年夏天还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但也很快得到了恢复。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a) 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里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

(b) 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c) 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无论是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垮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也或是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小孩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招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传咏着、解释着,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生;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籍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游之间。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3.3 丰产的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俞孔坚等,2005)。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年。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它上百所大学一样,学校迁入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公顷。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 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2) 时间紧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迎接当年九月的新生入学;

(3) 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4) 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

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第三、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

第四、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经过3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收割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校园稻田还被沈阳国际园艺博览会作为博览园的一个部分。

第六、“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

在此稻田校园的对策下,如何使稻田同时能满足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功能,并能超越大田稻作,而成为“后农业”时代的稻田景观,具有审美启智、休闲读书等功能,则是景观设需要解决的。

4、结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 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表、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之比较(参照Vander Ryn and Cowan)

问题 常规设计 生态设计

能源 消耗自然资本,基本上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包括石油和核能。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或生物能。

材料利用 过量使用高质量材料,使低质材料变为有毒、有害物质,遗存在土壤中或释放入空气。 循环利用可再生物质,废物再利用,易于回收、维修、灵活可变、持久。

污染 大量、泛滥 减少到最低限度,废弃物的量与成份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

有毒物 普遍使用,从除虫剂到涂料。 非常谨慎使用。

生态测算 只出于规定要求而做,如环境影响评价。 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的生态影响测算,从材料提取,到成分的回收和再利用

生态学和经济学关系 视两者为对立,短期眼光。 视两者为统一,长远眼光。

设计指标 习惯、舒适,经济学的。 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经济学的。

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规范化的模式在全球重复使用,很少考虑地方文化和场所特征,摩天大楼从纽约到上海,如出一辙。 应生物区域不同而有变化,设计遵从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解决之道来自场地。

对文化环境的敏感性 全球文化趋同,损害人类的共同财富。 尊重和培植地方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材料,丰富人类的共同财富。

生物、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高能耗和材料浪费,从而导致生物文化及经济多样性的损失。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与当地相适应的文化以及经济支撑。

知识基础 狭窄的专业指向,单一的。 综合多个设计学科以及广泛的科学,是综合性的。

空间尺度 往往局限于单一尺度。 综合多个尺度的设计,在大尺度上反映了小尺度的影响,或在小尺度上反映大尺度的影响。

整体系统 画地为牢,以人定边界为限,不考虑自然过程的连续性。 以整体系统为对象,设计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自然的作用 设计强加在自然之上,以实现控制和狭隘地满足人的需要。 与自然合作,尽量利用自然的能动性和自组织能力。

潜在的寓义 机器、产品、零件 细胞、机体、生态系统。

可参与性 依赖于专业术语和专家、排斥公众的参与。 致力于广泛而开放的讨论,人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学习的类型 自然和技术是掩藏的,设计无益于教育。 自然过程和技术是显露的,设计带我们走近维持我们的系统。

对可持续危机的反应 视文化与自然为对立物,试图通过微弱的保护措施来减缓事态的恶化,而不追究更深的、根本的原因。 视文化与生态为潜在的共生物,不拘泥于表面的措施,而是探索积极地再创人类及生态系统健康的实践。

綦江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两次获得来自美国三藩市的“2009ULI全球卓越奖”

你想问咩也?

岐江公园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11公顷

建成:2001年5月

地点:广东省中山市

特色: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2

中国建筑艺术奖,2003年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2004

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4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

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象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

天津桥园公园设计师是谁

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中心,东临石齐河,西临中山路,南临中山桥,北邻华福宾馆,东北邻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北邻逸仙湖公园。

綦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綦江公园合理保留了原址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和生产工具,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用故事诠释一个遗址。将码头、骨架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址上的标志性物件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辉煌而火热的记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主要景点

綦江公园的一些主要景观、装置和建筑包括琥珀水塔、骷髅水塔、红色记忆、中山美术馆等。

琥珀水塔位于綦江边的榕树岛上。它是由一个有50-60年历史的废水塔用一个带有金属框架的玻璃外壳覆盖而成。设计者认为水塔就像一只古老的世纪昆虫凝固在琥珀里,所以取名琥珀水塔。应该

水塔顶部的发光体在接收到太阳能后会在夜间发光。灯光水塔不仅构成了綦江夜晚的一道风景,还充当了引航员的角色。

骷髅水塔是另一个位于公园中央的水塔。最初的设计是从废水塔上剥离水泥,留下剩余的钢筋。它的设计者以为它就像世界上的人一样,不分性别,不分贵贱,最终都会属于一副白骨。但由于原水塔结构的安全问题,原设计无法成功处理,最终按照原尺寸用钢材制作。

《红色记忆》是一件装置艺术作品。这个装置被一个红色的敞开的铁盒子包围着,里面有一池清水。它的一个入口正对着公园的入口,而两个出口分别正对着琥珀水塔和骷髅水塔。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广东造船厂经历的革命岁月,包括文革,想通过浓烈的红色提醒观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名句。

中山美术馆是綦江公园的主体建筑,两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博物馆的造型设计也采用了工业元素的主题,与公园一脉相承。博物馆的外墙是柠檬黄的水泥柱,架子上是铁蓝色的工字钢框架,大面积的落地玻璃。整个设计就像一个工厂车间。

公园特色

綦江公园遗址是粤中造船厂旧址。至今,遗址上还遗留着许多造船厂房和设备。广东造船厂经历了新中国工业。

艰辛而特殊的历史沧桑,特定时代和那一代人艰辛的创业历程,沉淀成了真实而珍贵的城市记忆。你看,停在园区老厂房、设备、树木前的中老年人,久久不愿离去。可能是曾经熟悉的码头、车间、灯塔、龙门吊让他们感到亲切,引发了他们对过去的追忆和无尽的怀念.这种让人感受到与其他城市不同的中山地域文化魅力,是綦江公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特色与现代感的交融是綦江公园的又一特色。园区内原有的树木和部分厂房构成骨架,原有造船厂特有的元素,如铁轨、铁船、灯塔等。用于组织,反映历史特点。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建造一些小品和雕塑,如孤烟囱长影、裸钢水塔、杆阵等。形成新旧对比,历史与现实交织。以公园道路网的设计为例,这种道路网是由多组放射形道路组成的,它不需要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弯曲道路网,也不同于一般的道路网

历史的进程,加上现代社会的特征,使得公园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个性。

亲水和保护生态是綦江公园的第三个特点。公园的设计保留了綦江边原船厂的大树,保护了原生态,采用绿岛和河内河的方式,满足了綦江过水段的要求,既满足了水利要求,又为公园增加了一个景点————古戎新岛。公园还处理好了内湖与外河的关系,将綦江风光引入公园。特别值得称赞的是,

公园没有围栏,巧妙地利用溪流来界定公园,使公园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连。亲水是人之常情,这个水流的设计也不过是让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性罢了。

(编辑:柠檬味)

广东中山这个由造船厂改造的公园,国内外多次获大奖,是拍照圣地

俞孔坚,男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

代表作品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 秦皇岛汤河公园 天津桥园 中山岐江公园等

中山市旅游必去的4个景点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 美食 的驻足点。

广东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面临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门、横门、洪奇沥等三条经市境出海。古代称“香山”,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山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同时,中山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广东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在参观完中山的古老地标“烟墩塔”后(有兴趣了解详情的朋友可翻阅前面文章《广东中山“古老地标”,当地人称为“文笔”,是“香山八景”之一》), 珊珊三丫头经过步行街,过了桥,来到了岐江公园。

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由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 这个公园改建筑时的设计非常有意思,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 岐江公园这个项目,在国内外多次获大奖: 2002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荣誉设计奖、中国建筑艺术奖、全国美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8年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ULI亚太区杰出荣誉大奖……所以,珊珊三丫头专门抽空到公园内一逛。

沿着岐江向前走,快到岐江公园门口,看到一条已经废弃的铁路,铁路上还摆着一些机械的造型,看来是充满艺术设计感。从铁路向前走,就是岐江公园。此时的岐江公园, 依然保留着原来中山市粤中造船厂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由设计师进行了艺术处理,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来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看岐江公园的前身:中山粤中造船厂 。粤中船厂是中山解放后第一家新建设的工厂,也是第一家省属国营厂。它曾是中山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1954年,终于1999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程。

初期,粤中船厂以造木质海洋渔船为主。60年代,广东开始加强内河客运,粤中船厂造出了全省第一艘铁质机动客轮“红玉”号,后改称“红星”轮,逐步取代了木质“花尾渡”。此后,船厂以生产砂钢质内河、沿海运输船舶为主。为了配合国家政策,粤中船厂后来又造出一批专门往返省港澳出口物资的运输船。令人惋惜的是,船厂在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1999年全面停产。同年,中山市政府决定将这里进行改造,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场景。

珊珊三丫头绕着公园走了一周,里面有几个景观,例如琥珀水塔、骨骼水塔、红色记忆、中山美术馆,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这些景观中的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 让人有复古和怀旧的感觉,加上充满设计感的设计布局,非常适合拍照,让爱拍照的你分分钟能拍出文艺大片。

当然,除了拍照,你还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设计: 岐江边上的榕树岛上 琥珀水塔 由一座有废旧水塔罩上一个金属框架的玻璃外壳而成,设计者认为这好像古世纪的昆虫被凝固在琥珀之中一样,所以命名为琥珀水塔; 骨骼水塔 是将一座废旧水塔剥去水泥后,剩下钢筋留在原处,设计者认为这就如同世界上的人无论男女、贵贱,最终都将归于一副白骨一样; 中山美术馆 是岐江公园的主体建筑,外墙立柱采用柠檬**的水泥立柱,上架铁青色的工字钢钢架,并用大幅的落地玻璃相隔其中,整个设计如同一个工厂车间……慢慢走,慢慢看,你会有不同的发现。

岐江公园,整个公园设有设围墙,巧妙地利用溪流界定了公园,使公园与四周融洽和谐地连在一起,在城市中这样的一个地方,真的很舒服!

中山废旧工厂变身主题公园,屡次斩获国际大奖,却免费对游客开放

该景点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詹园、岐江公园、岭南水乡。

1、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作为中山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这里保存了孙中山先生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参观这个景点,可以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事迹。

2、中山詹园:中山詹园又称中山大宅门,位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村,是清朝末期詹兆雄的私家园林。詹园建筑以苏杭园林为基调,综合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强调岭南水乡的布局脉络,结构简洁而凝重,风格古朴而洒脱。

3、岐江公园: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城区东部,是一个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有着浓郁的自然气息。此外,公园内还有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如岐江古渡、广福古寺等,是了解中山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4、岭南水乡:岭南水乡位于中山市东北部,是一个以水乡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这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展现出一幅典型的岭南水乡画卷。游客可以乘坐游船穿梭于水乡之间,感受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一般情况下,工业厂房使用久了以后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提档升级、环保搬迁;要不就是经营不善、用作它途。其实老厂房、老设备也是一座城市的财富和难得的记忆,现在很多城市都会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基地、工业博物馆、个性酒店民宿、主题公园等,渝帆在前几天介绍的中山760创意园便是其中之一,其实在中山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只有760,还有一个也是非常有名的主题公园也是老厂房改造的,而且还屡大奖。

这个主题就园就是位于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岐江公园,这里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属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

岐江公园占地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是在一片废弃的、污染的、残破的造船厂旧址上修建的(粤中造船厂1950年代建立,1999年破产),场地上散布着旧的船坞、钢架、铁轨、水塔、旧机器等。设计师合理地保留了造船厂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同时将这些旧物很好的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粤中船厂是中山市早期较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之一,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已沉淀为真实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在公园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或散步、或下棋、或坐在长椅上休息的中老年人,他们久久不愿离去,或许正是那曾经熟悉的船坞、车间、灯塔、龙门吊让他们备感亲切,引发了他们对如烟往事的回顾和无尽的怀想……这种让人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中山地域文化韵味,正是岐江公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文化和现代设计交相辉映是岐江公园的另一个特色。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漫步在岐江公园,我们被这里面的环境所吸引,它的鸟语花香与中山大桥的车水马龙及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上的人潮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闹中取静,在隐于市。

据了解,岐江公园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它于2001年10月建成之后,屡次斩获各类大奖,比如:2002年底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度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9年,岐江公园再次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从美国旧金山捧回了“2009年度ULI全球卓越奖”。

这些奖都极为难得比如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实际上是中国首次获得此奖,再比如2009年度ULI全球卓越奖,同样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商业建筑,而只是一个不收门票的、城市公益性公园而已。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设计这个公园的是清华大学的俞孔坚老师,在设计的时候费了很多心思,比如公园的内湖通过歧江连接大海,水位每天变化达1.1m。俞老师结合不同高程,设计出一系列方格网状的临水栈桥和梯田式种植台,使乡土的湿生野草自然生长,游客可以方便的接触水面和各种植物。

再比如:水利部门根据防洪要求提出,场地东侧大江的过水断面应从60m拓宽到80m,这意味着十多株古榕将遭厄运。景观设计师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在榕树的另一侧开挖了20m宽的内河,将原江岸上的古榕形成树岛,成功的保护了古榕。

岐江公园代表的是中山对人居环境的一种态度,它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内涵。漫步其间,仿佛能感受到它呼唤着人们关注以往被忽略的文化和历史。它服务于普通人,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它倡导的是一种野草之美的环境新伦理。这么一个不是景区却胜似景区的主题公园,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无疑是值得点赞的,同时渝帆也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来看看,真的很漂亮,尤其适合拍各类照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