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一篇关于地震的演讲稿

2.日本是如何防震的

3.日本如何教育学生避震逃生

4.结合视频“日本感人抗震的十大细节事件”试论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5.关东大地震的教训与反思

6.谈一谈日本是如何防震的。

7.日本是如何处理和预防 地震和火山爆发情况的?

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平面图_应急避难场所之曙光防灾教育公园

滨河公园西门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北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区南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区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区西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北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区东门

北滨河公园

八里庄绿无限公园

八里庄绿无限公园(东门)

白浮泉公园

北京中华文化园(南门)

百旺公园

北京世纪国际艺术园(南门)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京公园(北门)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京公园东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2入口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1入口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东门)

北二环城市公园(安定门西大街)

滨湖万米健身公园

滨湖万米健身公园(西门)

北海公园(北一门)

北海公园(北二门)

北海公园(北一门)

碧玉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一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二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一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三门)

北海公园(西南门)

北二环城市公园(安定门西大街)

滨湖公园(西门)

北京朝阳公园

博大公园

北焦公园

北坞公园

北辰绿色中央公园南门

白河郊野公园

滨河公园

白河郊野公园(西门)

白河郊野公园

滨河公园(西南门)

白河郊野公园(西门)

滨河公园西门

滨河公园北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二门)

北花公园

滨河公园

半月科普园

半月科普园(北门)

半月科普园(东门)

碧水风荷公园

碧水风荷公园(南门)

碧海公园(东门)

滨河公园(河滩路)

北京市门头沟区滨河世纪广场公园(西南门)

滨河公园(西二门)

滨河公园(西一门)

滨河公园(东门)

滨河公园南门

北焦公园(北门)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花园

北滨河公园北门

北小河公园东二门

北小河公园东一门

百花园

百花园(东门)

宝联体育公园(西门)

北如意门

北京国际露营公园

北京国际露营公园(西门)

北潞园健身公园(南门)

北海公园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西北门)

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西南门)

宝联体育公园(西门)

北如意门

北京国际露营公园

北京国际露营公园(西门)

北潞园健身公园(南门)

北海公园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西北门)

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西南门)

C

朝阳公园售票厅

常青园

晨曦公园

昌平公园东门

昌平公园

昌平苹果主题公园

翠湖湿地公园

翠城公园南门

翠城公园北门

朝曦公园

菖蒲河公园

朝来森林公园

崇文区人口文化园

朝阳普法广场

城南公园

车站路小区公园

春花园

昌蒲园公园

常营公园

翠城公园

朝阳望京公园

翠芳园

昌平公园西门

常营公园(南门)

朝阳公园(北3门)

菖蒲河公园(东门)

朝阳公园北门3号门

朝阳公园西门3号门

朝阳区大望京公园东门

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村公园(南门)

朝阳公园(东7门)

朝阳公园东门7号门

草场地村文化广场

菖蒲河公园(东一门)

朝阳望京公园

朝阳公园(北大门)

朝阳公园(东3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西北门

朝阳公园(北1门)

朝曦公园(南门)

朝阳公园(南大门)

翠芳园(北门)

朝宗桥公园

朝阳公园(西4门)

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村公园

朝阳公园南门

朝阳公园北门2号门

朝阳公园(北大门)

菖蒲河公园(西一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东北门

朝阳公园(北2门)

朝阳公园北门2号门

朝阳公园(东6门)

朝阳公园(东1门)

朝阳公园西门1号门

朝阳公园东门

朝来森林公园

朝阳公园西门3号门

朝阳公园西门1号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北一门)

常营公园保利园

朝阳广场

朝阳公园(西3门)

菖蒲河公园(西二门)

朝阳公园(西1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南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

朝阳公园(南1门)

朝阳公园(东5门)

朝阳公园(东大门)

朝阳公园(东4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北二门)

菖蒲河公园

朝阳公园(西大门)

朝阳公园(西2门)

朝阳大悦城园林广场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东北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北二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南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北一门)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

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西北门

昌平公园

菖蒲河公园

菖蒲河公园(东一门)

菖蒲河公园(西二门)

菖蒲河公园(西一门)

菖蒲河公园(东门)

翠芳园

翠芳园(北门)

翠城公园

翠城公园北门

翠城公园南门

朝阳公园(西1门)

朝阳公园(南大门)

朝阳公园(南1门)

朝阳公园(北大门)

朝阳公园(北1门)

朝阳公园(北2门)

春花园

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村公园

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村公园(南门)

晨曦公园

翠湖湿地公园

朝阳公园(西大门)

朝阳公园(西4门)

昌平公园西门

朝阳公园(西2门)

昌平公园东门

朝阳公园(东1门)

朝阳公园(北3门)

朝阳公园(东2门)

朝阳公园(东3门)

朝阳公园(东4门)

朝阳公园(西2门)

昌平公园东门

朝阳公园(东1门)

朝阳公园(北3门)

朝阳公园(东2门)

朝阳公园(东3门)

朝阳公园(东4门)

D

地坛公园

大运河水梦园

杜仲公园南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东坝郊野公园

东风公园

稻香湖自然湿地公园

丹青园公园

大运河森林公园

东关公园

东单公园

东升八家郊野公园东门

丹青圃公园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公园

东湖公园

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

地坛公园

东1时区公园

东八间房村文化公园

东坝效野公园

东辛店健身休闲公园

大兴篮球公园

东升八家郊野公园

东升文体公园

大望京公园西门

东小口森林公园

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

东升清河培黎公园

杜仲公园

东直门外斜街公园

德胜公园(西门)

东单公园(西门)

大望京公园

大屯花园(东门)

东湖公园

丁香林

东风乡将台洼村文化广场

大望京公园东南门

地铁文化公园(东北门)

定慧公园(南门)

东1时区公园(北门)

东单公园(东门)

东方养生园(西门)

东升清河培黎公园(南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杜仲公园(东南门)

大观园酒店

定慧公园(东门)

大台文化广场

杜仲公园北门

丁香园(南门)

东升文体公园(西南门)

东坝郊野公园

东王庄小区奥林匹克广场

地坛公园南门

德胜公园(东门)

定慧公园

东升清河培黎公园(西门)

地铁文化公园

东坝郊野公园东门

德胜公园

东湖港(西南门)

地坛公园东门

大屯花园

丁香林

东单公园(西门)

丁香园(南门)

丁香园(南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东风公园

东方养生园

东方养生园(西门)

大屯花园

大屯花园(东门)

定慧公园

定慧公园(南门)

定慧公园(东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大屯花园

大屯花园(东门)

德胜公园

德胜公园(东门)

德胜公园(西门)

德胜公园(西门)

德胜公园(东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定慧公园(东门)

大望京公园

地坛公园

大观园

东单公园

东单公园(东门)

东单公园(东门)

东单公园

东单公园(东门)

东湖公园

东升八家郊野公园东门

东1时区公园

东1时区公园(北门)

地铁文化公园(东北门)

地铁文化公园

东1时区公园

东1时区公园(北门)

地铁文化公园(东北门)

地铁文化公园

地坛公园北门

E

二十四节气公园

二十四节气公园

鳄鱼湖公园

F

房山区燕山公园

方庄体育公园南门

浮泉公园

方庄体育公园东门

福海公园

垡头科普文化公园

丰台公园

凤凰山公园

翡翠公园

法制公园

方庄体育公园西门

丰台花园

枫林公园

芳沁园

芳华园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西门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

富力又一城公园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南门

枫叶泉公园

翡翠公园(东门)

法制公园(西一门)

法制公园(西二门)

福亭公园

丰益花园(东门)

方庄体育公园(北门)

法制公园西门

福海公园(西门)

丰台花园

法制公园(东门)

丰益花园(南门)

丰益华园(北门)

福海公园

丰台花园西门

丰台花园北门

垡头文化广场

芳西街心花园

垡头科普文化公园(北门)

方庄体育公园西门

丰台花园北门

芳西街心花园

方庄体育公园

方庄体育公园(北门)

方庄体育公园南门

方庄体育公园东门

垡头科普文化公园

垡头科普文化公园(北门)

芳西街心花园

芳华园

芳华园

丰益华园(北门)

丰益花园(东门)

芳华园

芳华园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南门

丰台科技园生态主题公园西门

丰宣公园

福海公园

福海公园(西门)

富力又一城公园

丰台花园

丰台花园西门

芳沁园

法制公园

法制公园(西一门)

法制公园(西二门)

法制公园(东门)

芳沁园

法制公园

法制公园(西一门)

法制公园(西二门)

法制公园(东门)

G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

高岭公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B入口

国家奥林匹克公园

妫水公园

高米店公园

古城公园

广渠春晓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B入口

高鑫公园

国际企业公园

广安门外城市休闲公园

古城公园南门

古塔公园

官园公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A入口

高井村普法公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A入口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C入口

高井奥运主题公园

个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C入口

古运萧太后河玛头遗址公园

高里掌文化休闲园

妫河森林公园(东南门)

妫河森林公园

高米店公园(西一门)

光荣园

古塔公园西门

工三广场

妫水河森林公园

古城公园东门

鼓楼街道文化活动广场

古塔公园(南二门)

高米店公园(西二门)

国际企业文化园(Dear Villa西北)

古塔公园(北门)

国际企业文化园(南门)

古塔公园(南一门)

高鑫公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

古塔公园

古塔公园南门

官园公园(北门)

高米店公园北区

广安门外城市休闲公园

古城公园

个园

甘泉

甘泉

甘泉

甘泉

古城公园南门

官园公园

官园公园(北门)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B入口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Dear Villa西北)

国际企业文化园(南门)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B入口

国际企业文化园西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Dear Villa西北)

国际企业文化园(南门)

妫水河森林公园

光荣园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B入口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C入口

国际企业文化园东园

H

黑山公园

昊天公园

黄村公园北门

海棠公园东门

黄村公园西门

和谐园

红螺湖公园

花家地

回龙观体育公园

海子公园

汇贤园

红军公园

怀北镇法制廉政公园

黄金山顶公园

华汇紫薇公园

后海公园

海淀公园东北门

海棠公园南门

河堤公园

鸿博公园东门

鸿伟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

会城门公园

护城河休闲公园

慧源儿童乐园

槐新公园

海子公园西门

回龙园

华龙公园

海棠公园西南门

海棠公园

黄草湾郊野公园

海子公园南门

海淀公园

回龙园

宏福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

回龙园南门

和谐公园

黄渠公园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商务联络处

和谐园

黑塔公园

鸿博公园

黄村公园

黄土坡森林公园

慧馨园

黄河公园

花乡公园

花家地

红领巾公园(北门)

黄草湾郊野公园(南门)

环球嘉年华广场

回龙观体育公园(西门)

回龙观体育公园(北门)

海淀公园

华汇紫薇公园(北门)

海淀公园西门

海淀公园北门

黄渠公园(东门)

回龙观体育公园

红军公园(西北门)

槐树岭公园

海子公园北门

后海公园(南门)

黑山公园(西门)

和谐广场

回龙园西门

和谐广场

黄村公园(东门)

会城门公园(东门)

华凯花园

花乡世界名园

和平街社区乐雅园(东门)

花家地(东门)

华光科技广场

和义公园

海淀公园(东门)

红领巾公园

海棠公园(东南门)

黄草湾郊野公园(东门)

会城门公园(西门)

海淀区西三旗普法广场

花家地(北门)

红领巾公园南门

海岛回澜

槐新公园(东门)

皇城根遗址公园

慧馨园

会城门公园

会城门公园(西门)

宏福公园

华汇紫薇公园

华汇紫薇公园(北门)

华汇紫薇公园(北门)

回龙园

回龙园南门

回龙观体育公园(西门)

回龙观体育公园(北门)

后海公园(南门)

后海公园(南门)

海淀公园(东门)

护城河休闲公园

海淀公园北门

会城门公园(东门)

槐新公园

槐新公园(东门)

黑山公园

黑山公园(西门)

海棠公园

海棠公园(东南门)

海棠公园东门

花家地(北门)

花家地(东门)

红领巾公园南门

海淀公园东北门

和平街社区乐雅园(东门)

海子公园

花家地

和义公园

昊天公园

海棠公园南门

黄渠公园

黄渠公园(东门)

海子公园北门

华凯花园

红领巾公园

红领巾公园(北门)

海子公园

花家地

和义公园

昊天公园

海棠公园南门

黄渠公园

黄渠公园(东门)

海子公园北门

华凯花园

红领巾公园

红领巾公园(北门)

黄草湾郊野公园

黄草湾郊野公园(南门)

黄草湾郊野公园(东门)

J

景山公园

金都乐苑南门

京城梨园西门

街心公园

教育公园

金色怡人公园

贾各庄公园

金田公园北门

京城梨园

金色海滩休闲广场

静雅园

京东龙泉山野公园

金星公园

金盏村中心公园

金隅南湖公园

将台滨河公园

劲松五区公园

经仪公园

京白梨大家族主题公园

京门铁路遗址公园

街心公园

金都乐苑东门

景藏健康公园

金都乐苑

江水泉公园

景山公园

健之缘盛金泰达足球公园

减河公园一期

街边休闲公园

金港汽车公园

嘉河公园

街心公园

金心公园

京城槐园

景明园

将府公园

金都乐苑北门

金田公园

金台曦照

金源园

佳莲.时代广场

将府公园(北一门)

将府公园(将台街道驼房营社区卫生服务站东)

嘉园三里公园(北门)

将府公园(北四门)

居住休闲绿地

景泰公园西门

景春园

金田公园南门

金辉国旅文化广场

京城梨园

居然之家家装设计广场

经仪公园西区(东门)

经仪公园南区(东南门)

精品公园

将府公园(北三门)

金源园(南门)

金星公园(西门)

经仪公园西区

景泰公园东门

景山公园(北一门)

劲松五区公园(西门)

经仪公园(南门)

京城梨园北门

京城梨园南门

金隅南湖公园(北门)

旧宫碧海公园

军民共建文化广场

将府公园(北二门)

将台滨河公园(西门)

景藏健康公园(东南门)

将府公园南门

金隅南湖公园

嘉园三里公园

金源园(西门)

经仪公园(南区)

景泰公园中门

将府公园北门

季庄居民文体互动广场

江水泉公园(南门)

金源园

金源园(南门)

金源园(西门)

将府公园

将府公园(北二门)

将府公园(北一门)

将府公园(将台街道驼房营社区卫生服务站东)

嘉河公园

静雅园

金都乐苑北门

金都乐苑东门

街心公园

金都乐苑北门

精品公园

精品公园

景山公园(北一门)

劲松五区公园

劲松五区公园(西门)

景泰公园

景泰公园东门

精品公园

金台曦照

景春园

居住休闲绿地

金台曦照

景春园

将台滨河公园

将台滨河公园

将台滨河公园(西门)

将台滨河公园(西门)

金台曦照

金台曦照

金色怡人公园

旧宫碧海公园

江水泉公园(南门)

景泰公园中门

景泰公园西门

金隅南湖公园

金隅南湖公园(北门)

景山公园

金隅南湖公园

金隅南湖公园(北门)

景山公园

K

看丹公园

康庄公园管理处

快乐猩猩树上探险主题公园顺鑫园区

康庄公园

酷酷兔(南门)

康庄公园(南门)

凯旋中心

酷酷兔

科丰公园

抗战广场

康庄公园(西门)

康心体育乐园

空竹园(南门)

空竹园

酷酷兔(南门)

空竹园

空竹园(南门)

空竹园(南门)

凯旋广场

酷酷兔

凯旋广场

康心体育乐园

科丰公园

康心体育乐园

科丰公园

L

梨园主题公园

立水桥公园

柳荫公园

莲花池公园

绿城公园

柳荫公园

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

乐雅园

龙新公园

丽都花园西门

龙旺庄村公园

老三余公园

梨谷伴月

龙潭西湖公园北门

劳动人民文化宫

龙山公园

龙潭西湖公园西门

鲁班公园

鹿世界科普主题园

龙潭西湖公园南门

丽都花园东门

立思辰公园

绿林公园

老泉公园

鲁谷奥运文化公园

绿堤公园

玲珑公园南门

老君堂公园

立水桥公园

骆驼山国家矿山公园

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门

郎各庄村休闲公园

林枫花园

龙潭公园

绿园

玲珑公园

龙庆峡射箭场

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

老山城市休闲公园

龙潭西湖公园

莲花池公园西门

蓝色港湾中央广场

玲珑公园(北门)

玲珑公园

立水桥公园西区(西二门)

梨园主题公园

绿堤公园

龙潭西湖公园(西一门)

龙潭公园(北五门)

龙潭公园(西二门)

龙潭公园(东二门)

绿堤公园(东北门)

老山城市休闲公园(南门)

龙旺庄村公园(东北门)

老山城市休闲公园

龙潭公园售票处

立水桥公园(南门)

柳荫公园北门

龙潭公园(西一门)

龙潭公园(西南二门)

凉水河公园一区

立水桥公园西区(西一门)

莲花池公园西门

龙潭公园东门

莲花池公园南门

绿色北岸网球公园(西南门)

老君堂公园(北门)

龙潭公园(北四门)

立水桥公园(西区南门)

老君堂公园

丽都户外啤酒花园

柳荫公园东门

立水桥公园西区

绿馨安宁园

柳荫公园西门

龙潭公园(北三门)

龙潭公园(东一门)

龙潭公园

龙韵(东门)

龙潭公园西门

凉水河公园三区

龙潭公园西北门

六和广场

龙潭公园(北一门)

龙湾河湿地法治公园

老来乐文化广场

联馨园

丽都户外啤酒花园

玲珑园(西门)

莲花池公园

龙潭公园(北二门)

丽都花园

龙潭公园北门

绿园(东门)

绿海森林公园

绿园

立水桥公园

玲珑公园东门

凉水河公园五区

龙韵

梨园主题公园(东门)

绿岛公园

琉璃河绿色广场(西门)

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文化宫

老君堂公园(北门)

玲珑园(西门)

绿园

联馨园

玲珑公园

玲珑公园

莲花池公园

柳荫公园

丽都花园

玲珑公园

丽都花园

丽都花园

丽都花园东门

丽都花园西门

立思辰公园

联馨园

绿海森林公园

鲁谷奥运文化公园

朗润园

林枫花园

龙潭西湖公园

龙潭公园(西南二门)

龙潭公园(北五门)

龙潭西湖公园(西一门)

龙潭公园(北二门)

龙潭公园(西二门)

龙潭公园(北四门)

龙潭公园(北三门)

龙潭公园西北门

龙潭西湖公园南门

龙潭西湖公园西门

龙潭西湖公园北门

绿馨安宁园

龙旺庄村公园(东北门)

龙潭公园(东一门)

乐雅园

玲珑公园北门

柳荫公园东门

柳荫公园北门

柳荫公园西门

龙潭公园(东二门)

龙潭公园东门

老三余公园

龙韵

龙潭公园

龙潭公园(北一门)

龙潭公园(西一门)

龙潭公园西门

立水桥公园西区(西一门)

玲珑公园北门

柳荫公园东门

柳荫公园北门

柳荫公园西门

龙潭公园(东二门)

龙潭公园东门

老三余公园

龙韵

龙潭公园

龙潭公园(北一门)

龙潭公园(西一门)

龙潭公园西门

立水桥公园西区(西一门)

M

门头沟京浪岛公园

马甸公园东南入口

梦回天桥文化广场

莫奈公园

密云县奥林匹克公园

玫瑰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

马甸公园

马甸公园东入口

庙城公园

马甸公园西北入口

明珠生态休闲公园

漫春园

马甸公园东北入口

密云时光公园

马甸公园西南入口

密虹公园

梅健园

玫瑰公园

马甸公园西入口

美丽园小区公园

密西花园

密云县法制公园

门头村公园

漫春园(东门)

牡丹园

名人广场

美丽园小区公园(西门)

密虹公园(西一门)

马甸公园(西一门)

马甸公园(东一门)

马甸公园(东二门)

马甸公园(西门)

玫瑰园(西一门)

马南里公园(北门)

鸣鹤园

马南里公园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东二门)

牡丹苑

梦园

梅所屯村文化广场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东一门)

美乐汇广场

密虹公园(西二门)

密虹公园西门

梦园(南门)

玫瑰园

马甸公园(西二门)

美乐汇广场

玫瑰园(西二门)

玫瑰园(西三门)

玫瑰园(南门)

门城湖公园

门城湖公园

梦园

梦园(南门)

牡丹苑

明城墙遗址公园

玫瑰园

马甸公园

玫瑰园(西二门)

马甸公园西入口

马甸公园(西二门)

马甸公园(东一门)

玫瑰园(西三门)

马甸公园东入口

玫瑰园(西一门)

马甸公园(东二门)

马甸公园东北入口

玫瑰园(南门)

马甸公园东南入口

马甸公园西南入口

马甸公园(西门)

明城墙遗址公园

漫春园

漫春园(东门)

漫春园

漫春园(东门)

漫春园

漫春园(东门)

美丽园小区公园

美丽园小区公园(西门)

密虹公园

密虹公园(西二门)

密虹公园(西一门)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东二门)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东一门)

密虹公园(西二门)

密虹公园西门

密云全民体育健身园(东一门)

鸣鹤园

马甸公园(西一门)

马甸公园西北入口

马甸公园(西一门)

莫奈公园

马莲园

玫瑰园

玫瑰园(东南门)

马南里公园

马南里公园(北门)

马南里公园

马南里公园(北门)

N

南口公园

南苑公园

南海子湿地公园

南宫体育公园

念坛公园南门

南公苑公园

念坛公园

南湖公园

南馆公园

念坛公园北门

南苑国际汽车露营公园

南礼士路公园

南苑街道西长街社区文化广场

南里中心花园

南里中心花园(东门)

南花园夏日文化广场

暖山生态公园(西门)

南口公园南门

年轮园

南口公园(西南门)

暖山生态公园(西门)

南宫苑

南馆公园

南馆公园南门

牛街社区普法广场

南苑公园南门

南苑公园西门

南礼士路公园西门

南礼士路公园东门

南馆公园西门

南宫体育公园

南礼士路公园(南门)

南宫体育公园(北门)

南里中心花园

南里中心花园(东门)

南礼士路公园

南礼士路公园(南门)

南礼士路公园西门

南礼士路公园东门

南礼士路公园(南门)

南馆公园

南馆公园

南苑公园

南店公园

南口公园

南店公园

南口公园

P

葡山公园

平庄郊野公园

普法公园

苹果园王角地街心公园

葡萄嘴山地公园

平房公园

苹果园三角地街心公园

平谷人民公园

平庄郊野公园(东门)

普法家园

盼盼文化广场

葡山公园(东门)

平庄郊野公园

普法公园

普法家园

葡山公园

葡山公园(东门)

平庄郊野公园

Q

青年湖公园

清河营郊野公园北门

青龙湖水上公园

清阳湖公园

青年湖公园北一门

青年湖公园北二门

青春公园

七色园

青龙桥健身乐园

清河营郊野公园

清水公园

求是园

青龙湖福双泰生态园

清河营郊野公园南门

庆丰公园

沁春园

清风园公园

青年湖公园南门

青龙湖公园

青山公园

青春路公园

清源公园

青年湖公园东门

憩园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西门)

清风绿屿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北二门)

庆丰公园(西门)

清河营郊野公园(西一门)

庆丰公园西园

庆丰公园(南二门)

绮园花园(南门)

庆丰公园(南一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北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

青年沟公园

沁春园(南门)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北一门)

青龙湖(魏各庄路)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西门)

清河营郊野公园(西二门)

庆丰公园(南门)

庆丰公园西园

憩园

绮园花园

绮园花园(南门)

庆丰公园

庆丰公园(南二门)

庆丰公园(南一门)

庆丰公园(南门)

庆丰公园(西门)

庆丰公园(南二门)

沁春园

沁春园(南门)

庆丰公园(南二门)

青山公园

青山公园

青春路公园

青年湖公园

青春路公园

青年湖公园北二门

青年湖公园南门

青年湖公园

青龙桥健身乐园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北一门)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北二门)

清河燕清体育文化公园(西门)

青年沟公园

清风绿屿

青年湖公园北一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西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北门)

青年湖公园北一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西门)

清华东路带状公园(北门)

R

日坛公园西门

人定湖公园

融乐公园

人口文化园

人口文化园

仁和公园

如苑公园

人口文化园

日坛公园西门

人民公园(西南门)

人民公园(南门)

日坛博物馆

如苑公园(西门)

人定湖公园南门

人定湖公园北门

人定湖公园东门

入景亭

人定湖公园西门

日坛国际广场

融乐公园

人定湖公园

人定湖公园东门

人定湖公园南门

人定湖公园西门

人定湖公园北门

如苑公园

如苑公园(西门)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西南门)

人口文化园

人口文化园

S

松榆里公园西门

松榆里公园

顺城公园

石榴庄公园

顺义公园

沙窝渔场游乐园

世界公园

石各庄公园

双子湖公园

四得公园

沙河南一休闲广场

松榆里公园东门

三八国际友谊林

双龙公园

世纪园

首都国花园

顺馨园

双趣园

社区文化公园

水碓绿化休闲广场

松林公园东门

三里河湿地公园

世纪公园

沙河闸公园

石榴园

双园

双秀公园

上地公园

四得公园北门

世纪体育公园

山海经岩雕塑公园

首云国家矿山公园

宋庄画家村公园

曙光防灾教育公园

森林公园

寿宝庄公园

首钢松林公园

石门营文化公园

生育文化公园

双阳公园

上林苑公园

赛场公园

书香园

双榆树公园

树村郊野公园

圣泉公园

三山园

顺义公园西南门

生态农业科普公园

世纪之翼

圣火广场

十北公园(西门)

双榆树公园(东北门)

顺义公园西门

三间房文化广场

圣水广场

十北公园

石景山区绿色文化广场

四季曙光公园

双秀公园北门

树村郊野公园北门

双秀公园

石景山雕塑公园(南门)

石榴庄公园北门

石榴庄公园(北二门)

石景山雕塑公园(西门)

三海子郊野公园(南门)

石榴庄公园

双榆树公园(南门)

世界公园(东北门)

世界公园

赛纳园

三海子郊野公园

首云国家矿山公园(东门)

双龙公园(西门)

石榴庄公园西门

双榆树公园(东门)

顺义公园南门

顺义公园北门

寿保庄公园(北门)

松林公园

松榆里公园(西南门)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西门)

什刹海

要一篇关于地震的演讲稿

北京公园有: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陶然亭公园、团结湖公园、红领巾公园、北京朝来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

1、北京朝阳公园是一处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文化休憩、公园。朝阳公园建成的景点有中央首长植树林、将军林、世界语林、国际友谊林;

层林浩渺、水上游览区、南门景区、勇敢者天地游乐园、欧陆风韵、绿茵欢歌、生命之源、艺术广场、滨水之洲、生态水溪等20余个景区、景点。

2、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和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亭台楼阁幽静,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

3、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公园中有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柿子林。全园坐北朝南,红墙黄瓦围墙,占地23万平方米。山高43米,周长1015米。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

4、陶然亭公园内有胜春山房景区、华夏名亭景区、陶然佳境景区、陶然佳境景区、潭影流金景区等各具特色的景区。其中著名的陶然亭位于湖中央岛的陶然佳境景区,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

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5、团结湖公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距北京市中心约8公里,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是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城市公园。1958年发动群众改造完成,故名为“团结湖”,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于1986年9月26日竣工暨正式对游人开放。团结湖一圈1200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朝阳公园

百度百科-北海公园

百度百科-景山公园

百度百科-陶然亭公园

百度百科-团结湖公园

日本是如何防震的

从容面对灾害

地震、海潮、台风,使日本这个岛国总是难逃自然灾害的侵袭。然而每次灾难发生后,日本恢复之快不能不令人赞叹,日本人面对灾难的从容有序更是使人难忘。

日本从国家到个人都非常重视防灾。近年来,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

首相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络,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和消防厅等部门具体配合实施。内阁法第15条规定,内阁官房内必须设有一名“危机管理监”,负责在国民的生命、身体以及财产受到重大伤害,或者面临危害时,处理有关的紧急事务。此外,内阁还要将有关自身的防灾情报在网上公布,供国民查询。

日本还将灾害对策职能转到内阁直属机关,制定了《防灾基本计划》、《地区防灾计划》、《灾难对策基本法》等法律。两年前首相官邸改建时,又增设了现代化的危机管理专用办公室。

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这一天,各个地区都要进行有首相和各相关大臣参加的地震防灾演习,以普及防灾意识,传授抗灾知识。在日本,只要是居民住宅区,就都设有当地政府指定的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大多是经过特别设计,达到防灾标准的学校或体育馆。一旦灾难发生,附近居民就可以把这些地方当作栖息之地。自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吸取教训,除了注意保证灾后的供水、供电、供食等系统的畅通之外,还更加重视灾后医疗保障问题,陆续建立了全国范围的重点救灾专用医院网络,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有关情报的交换。

日本人面对灾难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态度特别值得赞赏。灾难发生后,日本国民往往会按照事先排练过的方式应对,镇静不恐慌,并努力进行自救或互救。健全的危机预防机制和透明完善的信息传播途径,使信息及时公开,防范谣言的传播,稳定民众情绪。

再来看看汶川,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11度,以震中为中心方圆一百公里的地区分布着两千万人口,震波传到70公里之外的成都,烈度降为7度 (本次云南地震烈度为8度),成都市区基本上没有死人没有房屋倒塌,(不包括属于大成都地区的都江堰等地区),之后成都作为全国搞震救灾大本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此处汶川地震中也没有任何一个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房屋倒塌。

那再来分析一下本次日本地震,其实根本不能叫日本地震,震中在日本海外130公里的太平洋上,根本不是日本的领海,应叫太平洋大地震。震级9.0, 深度25公里,震中烈度无人计算,以震中为中心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之内的人口数是零。地震烈度与到震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震波传到三百七十公里外的东京,烈度为6度。离震中最近的仙台,烈度为7度,与汶川地震时的成都相当。对于地震带上的日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电视上放到的超市摇晃,人还能站的很稳,就说明那个地方的地震烈度并不大。汶川地震的时候在成都也拍到也有很多地震时候的视频和那个很类似。所以说此次地震很少因为地震造成房屋破坏那是相当的正常。此次地震对日本本土的影响顶多和汶川地震的时候的成都一样。所以本次地震的损失,主要是海啸和其他如火灾之类的次生灾害造成的。

中国的昆仑山地震也是一样虽然是8.1级,但是方圆几百公里内都荒无人烟,震中8.1级,传到人多的地方,地震烈度可能只有两三度了 ,所以没有人员伤亡,那是十分正常的。

中国抗震水平是没有日本强这是事实,但是不可能神话到日本本土的城市也来一次和汶川一样规模的地震,日本的房屋会一个都不倒塌,就死几百人。

如果真想看看日本抗震水平,请参考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地震,地震烈度为日本7度换算成中国烈度11度(和汶川基本相当)造成6434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日本那一次的地震和汶川地震基本差不多,比汶川地震略小,但是也有大量的房屋损害和几千人的伤亡。08年的汶川经济水平应该和那时候的日本阪神差不多,有一些可比性。虽然此处地震死亡人数比汶川少得多,但是并没有神话到9级地震的震中一个房屋不倒,就死个一两百人的地步。

当然差距还是很大的,那个阪神地震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经过这麽多年的发展日本的抗震水平肯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中国抗震的水平正也正在一直发展,抗震规范也在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不断提高房屋的安全度。相比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中我们的伤亡人数也是有很大的程度的减少。大家要知道中国和日本经济水平平均下来还是有差距的。请给予中国抗震设计和抗震研究人员一些宽容,少一份谩骂。

一、日本灾害立法及灾害防御对策

1.防灾法律制度与历史灾害的关系

通过对日本灾害发生状况及防灾减灾相关法成立过程的了解,可以清楚地知道,日本很多灾害对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大多是以某个时候发生的被害性灾害为契机的。二战后,使日本防灾救灾法律建立的主要灾害很多。如1946年南海地震,该地震灾害暴露出了日本灾害救助、农林水产设施灾后修复等方面的薄弱,所以在此后的1947年,日本颁布了灾害救助法;1950年颁布了农林水产设施灾后修复事业费国库补助的暂定措施的相关法;1951年通过了公共土木设施灾后修复事业费国库负担法。1959年发生的伊势湾台风灾害后,日本于1960年颁布了治山治水紧急措施法;1961年颁布了日本灾害方面的根本大法——灾害对策基本法。1964年新泻地震后,于1965年通过了地震保险相关法等;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后,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于1995年通过、同年修改了灾害对策基本法中的一部分内容;1999年发生的核事故,促使了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的颁布。

2.防灾法律制度体系

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将日本的灾害对策相关法律按基本法类、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类、灾害紧急对应相关法类、灾后重建和复兴法类、灾害管理组织法类等分成五大类型。其中在灾害基本法方面,主要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石油基地等灾害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的相关法律、建筑标准法等。

灾害预防和救灾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了河流法、海岸法、防砂法、滑坡等防止法、陡壁崩塌等灾害防止等相关法、森林法、特殊土壤地带灾害防止以及振兴临时措施法、地质灾害警戒区地质灾害防止的推进等相关法律、活火山对策特别措施法、大雪地带对策特别措施法、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台风易发地带灾害防止等相关特别措施法、促进建筑物抗震加固等相关法、在密集地区建立防灾街区的促进相关法、气象业务法等。

灾害应急方面则:消防法、防洪法、警察官职务执行法、灾害救助法、传染病预防法、水难救护法、道路法、航空法、电波法、广播电视法、有线电器通信法、国际紧急援助队派遣相关法等法规。

灾后重建和复兴方面主要颁布有如下法律法规:特大灾害时特别财政援助等相关法律、防灾需要集体迁移,并促进事业有关的国家财政上的特别措施等相关法、公共土木设施灾后修复事业费国库负担法、农林水产业设施灾后修复事业费国库补助的暂定措施相关法、公立学校设施灾后修复事业费国库补助的暂定措施相关法、公营住宅法、对受自然灾害被害的农林渔业经营者资金贷款有关的暂定措施法、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地震对策紧急建设事业相关的国家财政上的特别措施法、铁路轨道建设法、机场建设法、灾区城镇复兴特别措施法、灾区分类建筑物重建等相关的特别措施法、特定非常灾害的灾民的权利的保护等确保的特别措施相关法等。

灾害管理机构和组织方面涉及的法律有以下六种:消防组织法、警察法、海上保安厅法、自卫队法、水害预防组织法、日本红十字会法等。这给建立一个良好的灾害管理组织和机构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

日本根据防灾救灾的不同阶段特征,制定了与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等各自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全都包含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法律范围内。

3.灾害对策基本法

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日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遭受各种灾害的打击。正如前节介绍的那样,为了使防灾减灾的各项措施和防灾事业得到落实,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被害,日本政府很早就开始在灾害预防,灾害应急以及灾后修复等与灾害相关的方面制定了许多相关法律和法规,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来确保灾害对策的实施。例如,在1880年,因东京银座失火烧毁大量的建筑,日本颁布了炼瓦建筑令。这被认为是日本近代防灾对策方面第一部法令。其后,在1894年大水灾之后,又分别于1896年制定了河流法、1897年颁布了防砂法和森林法。这三法构成日本近现代的治山治水三法,对日本防沙治水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些法律大多是针对具体的灾害或事物而制定的,其内容也都限定在所涉及具体灾害的领域范围之内,有很大的局限性。如1946年因发生南海地震,在救助等方面遭到很多从前没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于1947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和消防组织法,1948年颁布了消防法,这主要是针对地震灾害时的救助以及地震火灾的消防问题而颁布的相关法规。由于这些法律没有考虑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是灾前的预防措施的实施,还是在灾害发生时的灾害应急抢险,由于整个防灾措施和活动涉及到受灾地的各个领域,而相应的防灾相关法比较单一,只适用于原有灾害相关部分,不能适用于所有部门,这样就造成各部门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相应的防灾救灾活动,结果各领域所采取的防灾对策也就相当分散,相互之间达不到应有的协调,使得防灾对策的效果在行政上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改变防灾体制上这种根本性的缺陷,使国家的整个灾害对策体系化、并达到有规划地综合性防灾的目的,日本政府在遭受伊势湾台风巨大灾害后,吸取灾害对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伊势湾台风灾害为契机,制定了这部灾害对策基本法。

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所有与灾害有关法律法规的根本大法,又保留了原有的灾害对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完整性,并对原来法律的不足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有机地调整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所以,灾害对策基本法对于别的灾害相关法律又具有一般法的性质。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以灾害时为了保护日本国土以及国民的生命、财产为目的,通过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及各种公共机关确立必要的防灾体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制定防灾规划,并根据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灾后修复以及防灾相关的财政金融措施等必要的灾害对策的基本规定,推进综合性的有规划性的防灾行政的建立,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持和公共福利的确保。灾害对策基本法颁布后,日本的防灾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国家、社会、城市等在灾害的防御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强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经国会表决通过后于1961年10月31日颁布实施。灾害对策基本法颁布后,中央防灾会议根据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各种实际灾害对应时获得的宝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现在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经过23次的修改,成为这部包括总则、防灾相关组织、防灾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灾后修复、财政金融措施、灾害紧急事态、杂则等10大类117条法律条款和历次修改后用以说明的附则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一部灾害救灾的基本大法。

为了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性灾害造成的损失,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灾害预防、灾害应急、灾后修复等灾害对策体制的建立。为了使防灾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日本于1961年就颁布了国家防灾救灾方面的基本大法——灾害对策基本法,由中央防灾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防灾规划和各种防灾制度。按照灾害对策基本法制定防灾基本规划和地区防灾规划、防灾业务规划。除了进行各种与灾害相关的研究、开发以外,日本每年要拨出大量的财政预算来按照防灾规划的内容进行灾害的预防、灾害紧急对应以及灾后修复复兴事业。通过几十年的灾害对策的实施,日本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灾害机理研究、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灾后修复、复兴的体制。防灾预算在财政预算中始终保持在6%左右。而在阪神大地震的1995年防灾财政支出更高达7兆5千4百亿日元(约合630亿美元),占当年财政预算的9.7%。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防灾救灾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

日本的防灾事业包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灾害预防事业,水土保护和灾后修复四个方面。在防灾预算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费保持在1.5%左右,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已经占防灾预算的1.8%。这显示了防灾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4.灾害预防对策的现状

日本在防灾基础研究方面一直投入大量的财政预算。防灾研究开发主要加强灾害发生机理及灾害预防的基础科学研究,一方面对灾害发生机理进行调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各种灾害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库;另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防灾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比如,灾害预报的研究,灾害情报传输技术的开发、灾害管理技术的开发研究等。尤其重视高科技在防灾救灾方面的应用研究。日本现在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灾救灾科学技术研究体系,除了国家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对各种灾害机理等研究外,主要大学等都设立了与防灾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在培养防灾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加强防灾救灾相关技术开发研究。除了基础和综合性防灾科学研究外,日本政府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下列防灾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研究开发项目包含如下九大方面:

其一,异常自然现象的发生机理。对大规模地震、火山爆发;异常的暴雨;异常枯水等自然现象的发生机理研究及预测技术的开发研究。包括地球温暖化的相关研究、成层圈的变动研究、热带林变动的相关研究、海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的开发、地震综合尖端技术研究、地震发生机理的研究、降雨灾害防止的相关研究、火山爆发的预防及防灾相关研究等大型研究项目的开发研究。

其二,灾害时立即对应系统(防灾IT,救急系统等)。灾害或事故发生时,使被害最小化的迅速对应急救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建设、三维GIS的地理情报解析系统的开发研究等。

其三,过都市圈的巨大灾害的减灾对策。在过密集的大都市圈发生异常自然灾害时,减灾技术、迅速修复复兴对策以及自助公助的支援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大地震火灾时街区火灾蔓延性状的相关研究、住宅火灾综合监视系统的开发研究等。

其四,中枢机能以及文化财产的防护系统。社会和经济活动枢纽的防灾性的提高、文化财产、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等资产的防护系统的开发研究。

其五,超高度防灾支援系统。有关宇宙和上空的高精度观测、通信技术、移动机械、高机动性输送机械、防灾救命机器人等新一代防灾支援系统的开发。包括针对灾害的人造卫星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利用卫星雷达的灾害、地球环境变动的观测研究。

其六,高度化道路交通系统(ITS)。灾害发生以及灾后重建时,效率化的人流和物流的支援系统;交通事故消减的支援系统的开发,包括灾害时道路交通受灾状况评价系统开发研究。

其七,陆海空交通安全对策。对应于陆海空的交通需求、特性的变化和交通量增加的安全对策。

其八,社会基础设施老化对策。因社会基础设施老化而发生事故灾害的防止,努力建成一个防灾性能强的现代化社会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社区建设及其防灾性能的评价方法及对策技术的开发研究、社会变化与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关系研究等。

其九,有害危险物、犯罪对应等安全对策。加强危险物的管理对策、减少犯罪等安全对策,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社会体系等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漏油事故的防止、大型油回收装置的开发研究、爆炸防止的相关研究、危险物的判定试验法的相关研究、危险物灾害等情报支援系统的开发研究、核电站安全的相关研究等。

灾害预防是灾害对策中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经历各种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后,非常重视灾害预防工作。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对灾害的预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灾害预防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日本的灾害预防对策主要从防灾基础设施的建立、水土保护工程、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诸方面展开的。为了快速有效地进行防灾活动,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防灾基础设施。日本目前积极建立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地震计等观测仪器、消防器材、储水槽、发电机等灾害应急对策用的器材;加强了紧急情报联络等通信和放送设施、直升飞机、船舶、车辆等输送设备、避难设施和灾害对策本部设施的建立。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强化建筑物的不燃化推进运动,避难场地和避难路径的规划和建设、防灾定点设施等的建设。另外,大城市中为了加强地震灾害的预防,除了上述项目以外,还加强了防灾绿地的建设、已有建筑物的抗震诊断及抗震加固的推广、公共设施的检修、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化等灾害预防对策。

二、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防灾规划与防灾行政

《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与所有灾害有关法律法规相关的根本大法,又保留了原有灾害对策的完整性,并从综合减灾意义与对原有法律的不足予以必要补充,有机地调整了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建立使得涉及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复等各种防灾活动都有了法律依据,同时明确了机关团体、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由于,《灾害对策基本法》有统一的体制(法的体系和组织体系),使得防灾活动更有效率和更规范化。细读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会发现其的四大特征:

1.防灾责任的明确化。所谓防灾行政责任,指防灾体制的建立必须依靠国家、社会团体和全体公众的共同努力所体现的五大责任:⑴国家的防灾责任,它是整个防灾法规和防灾对策的制定者和实行者,所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说明,灾害中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土的完整是国家的使命,国家有责任采取各种行政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灾害预防使各种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规定了国家的防灾规划和政策由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定实施,同时要求组成以内阁总理大臣为会长的中央防灾会议组织、非常灾害对策本部的设置等责任;⑵都道府县政府的责任义务。必须在获得相关机关和其它地方公共团体协助的基础上,根据防灾基本规划的基本内容,制定适合本区域的防灾规划,并负责各种防灾事务的综合调整;⑶市街村的责任义务;⑷公共机关的责任;⑸公民的责任。《灾害对策基本法》还规定了地方公共团体、区域内的公共团体、防灾重要设施的管理者、普通市民在防灾上的责任如防灾功臣的表彰、违反法律的惩罚。

2.综合性防灾行政的推进。各级政府均依据各自的防灾法规法律或单一灾种的预防规划推进防灾事业。《灾害对策基本法》要求各级政府制定能够应对各类灾害的综合性防灾规划,并要通过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系统间的关系,因此只有《灾害对策基本法》的颁布,才能实质性地推进综合性防灾行政体制的建立。

3.规划性防灾行政的建立。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中规定国家要成立中央防灾会议,并由中央防灾会议制定全国的防灾基本规划,同时规定各地方政府和公共事业团体必须制定各自的地区防灾规划和防灾专项规划。现在日本全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行政规划之中,从而形成了科学有效的防灾行政体制。

4.建立起巨灾的财政援助体系。《灾害对策基本法》对灾害预防、灾害应急、灾后重建等防灾事业所需费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如何负担,国家的灾害补助方式等都作出了预先的明确规定。对灾害按危害等级的风险性作了具体的经济与保险的保障规定。

根据国家《灾害对策基本法》第14条和《东京都防灾会议条例》,设立东京都防灾会议(常设机构),作为东京都防灾行政的最高决策机构。该机构直属知事,知事任会长,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地方公共机构、都以及区市町村等的职员或代表组成的。现在的委员会成员有62人,分别是指定地方行政机构14人,陆上自卫队1人,都教育委员会1人,警视厅1人,知事的各部门21人,消防机构及区市町村5人,指定公共机关和指定地方公共机关19人。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制定或修改东京都地区防灾规划和推进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防灾方面的专业调研需要,设立专业委员,邀请学识丰富有经验的人担任。委员会下设干事会和部会。干事会现有61人,主要是个部门的实际业务操作者。部会有地震部会、火山部会、风水灾部会。

日本的市、区、街、村级地方政府是制定灾害预防、紧急救灾对策、灾后修复复兴等防灾规划、防灾政策的最基层行政机关。基层政府针对于地震、海啸、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各种事故性灾害,按照“调查、灾害预防、灾害减轻”等三大轴心进行各种防灾规划、防灾事业,以使灾害的被害最小化,从而最终达到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灾害的损害的根本目的。日本地方行政机关防灾活动和防灾管理的流程中:

(1) 灾害调查:地方政府为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必须调查行政区内的地质条件、对区内的民用建筑和公共设施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进行综合的灾害预测预报,以达到有效的把握地区内灾害的薄弱环节。

(2) 灾害预防工程(硬件工程):在对地区的灾害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种薄弱设施和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河流治理等灾害防御工程。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3) 灾害减轻事业(软件工程):加强防灾的社会工程建设。对居民进行各种防灾教育、防灾训练;开发综合性的防灾情报系统,使民众不仅事先知道自己所在地区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灾害,而且,知道在灾害发生前和灾害发生时,应该如何对应,才能确保自己受害最小。

灾害行政管理支援系统就是为地方行政机关进行日常灾害管理、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援的辅助系统。灾害对策支援系统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对被害状况、避难场所的运营状况、灾害对策本部的通报内容、灾害对策班子的活动状况等情报的迅速收集、传达,达到使政府的灾害对策效率化、情报共有化的目的而开发的灾害对策支援系统。这种灾害对策支援系统是以处在灾害对策第一线的市街村的地方政府为对象,从平常时期、灾害后的初动对应期、到灾后修复复兴的整个对应过程的支援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 从平常时期(通过防灾训练、防灾地图的公开,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到灾害时期(预见的灾害情报的空白期的政府防灾对策的初期对应到灾后的生活重建、灾后复兴)的过程,灾害相关的管理对应系统;

(2) 为灾害对策方案确定的支援系统,具有对各种情报的综合化、高度化、公有化,能简便地收集和提供情报;

(3) 使用已经建立的情报设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运营费用);

(4) 使用ID管理系统,灾害对策本部可以设置任何认为安全的地方。而且,即使在灾害对策本部的设施被损毁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可以确保同样的机能。

三、东京都防灾规划要点及灾变应急体系

1.东京都防灾规划内容要点

东京是世界级的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东京不仅在日本和首都圈,而且在世界经济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国际都市建设的城市、都民、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多样化以及改善现有防灾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东京于2003年4月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体制,设置局长级的“危机管理总监”,改组灾害对策部,成立综合减灾部,建立一个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全政府机构统一应对体制。东京与日本一样,积累了战后50多年的防灾减灾经验,无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和能力,甚至市民的意识,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地铁沙林事件、防止NBC恐怖对策、世界杯足球赛东京都危机管理的对应过程等,充分显示了东京城市危机管理在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成熟与先进程度。

东京都的危机管理规划体系,基本上以原有的防灾规划为基础,有综合防灾规划、健康保健等专项部门规划以及各部门规划中的防灾、安全、应急的规划等。根据国家的《灾害对策基本法》第40条第1项,东京都政府召开“东京都防灾会议”制定地方防灾规划,每年必须讨论规划内容,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改。规划的目的是:都政府、区市村町、指定地方行政机构、指定公共机关、指定地方公共机关等防灾机构发挥各自拥有的全部功能,通过进行关于都地区发生的震灾、风水灾等灾害的预防、实施应急对策和进行灾后恢复重建,来保护居民的生命、身体和财产。东京都防灾规划在1963年制定,分为《震灾篇》和《火山与风灾水灾篇》。《火山与风灾水灾篇》不断被补充和细化,现在有《风水灾害对策规划》、《火山灾害对策规划》、《大规模事故等对策规划》、《原子能灾害对策规划》等。

日本如何教育学生避震逃生

首先,日本的防震抗灾科技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一、日本堪称是一个地理环境上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也几乎一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有防灾教育,公司有防灾预案,社会有救灾培训,甚至连义工都是常任制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义工培训,这让初到日本的人常常有一种感觉,似乎这个国家总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做准备。

二、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各种、文字、影像介绍的日常防灾知识,可以进行包括地震、泥石流和消防的体验。中心还开设有面向公众的各种防、减灾培训课程,既有面向单位开设的消防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防火管理的一般知识、防灾人员的责任、设备的使用、综合防灾操作训练等;也有面向广大市民开设的外科医护急救培训——包括人工呼吸、心脏的基础知识及止血的方法等等。

三、在公司里,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届时所有的人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带着统一发的安全帽从高楼开始往下走。大家聚集到一个场地,开始有人说现在是关东大地震达到了几级,需要大家如何做好逃难准备。然后有专业人员教给大家如何做最简单的抢救,告诉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如何互相帮助。

四、日本,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书柜和衣柜一般在顶端都有将其固定在墙上的设施,并且家里的家具在安排摆放时,也会注意有没有会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绝对不在床头放重的东西,再有就是随时看好家里哪些是容易出现三角地带的地方,这样如果大地震到来的时候,可以临时躲避。比如说在蹲下后还可以高于自己的桌子,沙发。再有在每一个屋子或是可以安身的地方都放一瓶水,防范未然。在超市里人们可以买到防灾套餐,里面包括压缩饼干,手套,简易厕所,装水的袋子,以及一瓶水,以备突然来的灾难。依托社会和公司建立的系统,人们可以从手机或是电脑,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安全状态通知事先设定的联系人。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政府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宪法,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解放军迅捷。日本政府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

结合视频“日本感人抗震的十大细节事件”试论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日本全社会都在对学生进行防灾教育。

最近,东京消防厅发布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共10条。

1,若发生地震,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钻到坚固的桌子底下,或到没有东西掉下来、不会倒塌、不会移动的地方。等到晃动停止。

2,如正在用火,不要慌张,等震动停下来后,马上把所有火源关掉。

3,不要跑到屋外,以防被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但也要注意屋内的家具到下来、玻璃飞散等。

4,震动停下来后,马上打开门口和窗户,确保避难通路。

5,如果是在屋外,请不要靠近门口和墙壁。

6,若发现所在区域发生火灾,请到指定的避难场所避难。住在海边的居民,听到海啸警报以后,请马上往当地最高处避难。

7,通过收音机、电视收集消防署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关于地震的正确信息。

8,确认自家的安全以后,再确认邻居的安全。

9,和近邻一起救助被压在倒塌房屋下面的人。

10,若需避难,先拉下电闸,把煤气的总开关关掉,然后再离开家里。

日本老师一定会跟学生说,最好马上确认好自己住区附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从家里怎么去那个地方。

日本的避难场所一般是学校和大公园。

关东大地震的教训与反思

一、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日本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强大的科技、经济、人才和物质基础,这些都为地震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基础保防障。地震防治是一项系统工作,防治水平如何一般受科技、经济、法治及国民素质等多个方面影响,而不是独立存在。因此,日本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决定了日本在地震灾害的防治水平要远高于我国和一般发展中国家。

2、日本房屋的建筑质量及安全系数较高

房屋的建筑质量如何是决定抗震水平的直接原因,没有良好的建筑作保障,再的防治措施都无济于事。据了解,日本居民建筑大多为8级防震,然而,在面对9级地震袭来的时候,多数房屋并未倒塌,以顽强的“不死鸟”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示着第一抗震强国实打实的抗震能力。

日本建筑在地震面前的良好表现,主要原因为:一是日本经济发达,有实力在建筑上进行高成本的投入,建筑普遍采用高品质建材,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占相当大比例。二是抗震设计技术全球领先,日本不断加大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技术开发,探索城市综合减灾的新思路,在建筑抗震等安全性方面的规定复杂而严格。三是日本的建筑法律日益完善。据了解,每一次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国土交通省都会组织力量进行建筑抗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建筑基准法》提出修改意见。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明确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对比日本多数坚挺不倒的高层建筑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国的房屋建筑质量。“墙脆脆”、“屋漏漏”导出不穷,房屋质量问题频发,不要说防震,甚至连正常的居住都不能满足。汶川大地震时,大量学校不堪一击,造成多少无辜学子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

3、日本国民的减震防灾意识较高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据说全球10%以上的有感地震都发生在日本海域,又先后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洗礼。这些先天性的灾难反而锻造了日本民族的忧患思想,增强了国民的减灾防灾意识。

为了将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国民进行防灾教育,提高国民的自救能力。据了解,几乎每户日本人家都有这样一张《灾害时避难场所》地图,标明了这个地区一旦发生洪水、台风、山崩、海啸和地震时的避难场所。日本人的卧室里几乎没有家具,被褥等都放在壁橱里,壁橱都是横拉门。除了能够节省空间之外,还能够避免在地震时由于晃动而自动开启,从而造成里面存放的东西滑出来伤人。日本人的汽车行李箱里一般也有一个“防灾箱”,里面有一些干粮、饮用水、手电筒、急救包……诸如此类,可以说,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几乎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

4、日本的防灾体系和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1947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灾害的《灾害救助法》,1950年又将1920年制定的主要是有关城市规划的《市街地建筑物法》修改为《建筑基准法》,将其重点放在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成为建筑用地、构造、设备和用途必须满足的“最低基准”。 1961年,日本又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1978年日本出台了一部地震专门法律《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规定了有可能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地区为“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区域”,规定医院、百货店、旅馆和剧场这类人员进出较多的地方,从事石油、高压气、火药等行业公司,铁道等旅客运输业务必须制定各自的《地震防灾应急计划》,各地必须确保地震时的避难通道和避难所。

除此之外,日本的各项防震措施落实较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试想,无论多么完备的防备体系和法律措施,如果得不到落实或落实不好,其效果都将大打折扣。

5、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较高

日本的整个“抗震系统”不仅仅是建筑物,还有整个社会,文明与人性化处处体现在细节中。据报道:地震发生后,民众要报平安,城市的公用电话全部已切换成免费;听不懂日语,日本NHK电视台轮流用日语、英语、中文、韩语等语种,以及手语,发布有关最新信息;日本三得利公司立即宣布所有街头贩售机免费供应,渴了只要在自动贩售机上按键即出饮料;饿了,日本的711全部免费提供食品;累了,大超市开放给你停留休息;在撤离重灾区的车流,密密麻麻只占用半边车道,另一侧车道空空荡荡但没有车辆挤上去;领取救济食物的市民在操场上排成S形的长队,规规矩矩……不可否认,日本是组织有序的社会,是素质非凡的国民。

二、我国应从哪几方面着力提升防震效果

勿庸讳言,地震的发生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不可避免。面对地震,人类能做的只有预防和救治,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当今日本,7级左右的强震,基本没有人员死亡,可以说,实现了防震的基本目标。而在我国,地震对人员的伤亡还很惨烈,动辄数百至数万人。几乎每一场地震,都伴随着生命的殒逝。

如何防震抗震,是我们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防震,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人员的伤亡。显而易见,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笔者结合日本防震抗震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谈一下如何提升我国的防震抗震水平?

1、着力提高建筑物质量及抗震安全系数

抗震办法千百条,其核心要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减轻地震力,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这两条。实践也充分证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可以防御和减轻地震破坏。在具体做法上,主要从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构造,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来保证,才能建造出过硬的抗震房屋。

要保证过硬的抗震房屋,除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外,还必须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实施,把各技术要求法制化,通过法律手段加以明确;对不按要求施工的,可通过法律强制措施,打击唯利是图,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接受专业、社会和法律的监督。

2、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功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害及防治,时至今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震灾害防治体系。196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1976年,发布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89年发布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2001年又对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发布了GBJ50011-2001版。

如何保证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是防震抗震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功能,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一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地震等灾害防治执法的力度。在灾害防治法制系统工程中,执法、司法是关键环节,一旦弱化或被忽视,损害立法的权威性,难以达到灾害防治治本的目标与预期效果。二是灾害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立法中大量的行政纪律处分、行政处罚上升为具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从严打击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或隐患,打击扰乱救灾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三是要执法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由于在灾害防治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权力相对集中,且可能因非常时期政府有更大的行政紧急处置权、行政调拨权,难免被滥用于损害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故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尤为重要。四是建议政府出台地震防治政策的同时,要配套出台相应的执行保障措施,研究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否则,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都是一句空话。

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

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科技工作。防震减灾工作面对的是一系列世界性的尖端科学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和技术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是防震减灾事业的必由之路,因此,应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

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地震科研的经费投入,资金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没有充沛的资金作保障,科学研究寸步难行。二是要培养一大批地震科研人才,提高地震科研人员的经济、社会地位,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吸引人才自愿加入到地震科研队伍中来。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在地震方面的智慧,吸纳群众预震、抗震的土经验,土办法。

4、牢固树立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据调查,我国广大民众的防灾意识相当薄弱,有46%的民众缺乏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的了解掌握,有26.6%的民众毫无所知,因此,要强化群众的减灾防灾意识。一是要增强防震抗震的忧患意识,充分认清地震危害,对地震带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能因噎废食,又不能掉以轻心,好了伤疤忘了痛。二是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报刊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三是要加强防震抗震的日常演练。实践证明,加强地震灾害防治的日常演练,能够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害。四是制订要制订有行之有效的防治预案,尤其在学校、医院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单位。五是要培养国民良好的应灾素质,不轻信谣言,不人云亦云,不盲动盲从。

5、加强地震灾害防治的法制建设

鉴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威胁与破坏性,各国普遍重视地震灾害防治法制建设,即通过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政府主导下的灾害防治行为,确保在灾害事件发生前提下减灾行动有序进行。

减灾进入法制调节领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发展,灾害日趋严重,对人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人们认识到,只有制定完善的减灾法律,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才能做好减灾工作。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但反思几十年来的减灾历程,过于倚重采用临时政策措施及行政命令来应急抗灾救灾,减灾基本制度不健全,体制不理顺。在减灾领域法治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加强我国减灾法制十分必要。

世界上不少多灾而减灾获得成功的国家莫不重视减灾法制工作。日本是世界上减灾立法较早且相当完善的国家,如1995年发生阪神大地震,日本政府能严格依法有效组织应急和救灾活动,很快恢复了灾后全国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加强我国减灾法制,是对国外成功减灾经验的借鉴。

6、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地震是在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孕育发生的,它的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人类迄今为止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很少。因此,地震预测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当前的科学技术虽然突飞猛进,但仍然是“上天容易入地难”,人们还不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10-20公里深处进行直接观测,设在地表的间接观测也十分稀疏。大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很长,对大陆内部的断裂而言往往是上千年到数千年,远远大于人类的寿命和仪器记录地震的时间,这就限制了对地震发生规律的经验总结。

那么,地震能预测吗?据分析,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中国地震局的主流观点是“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这就是中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说明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并不是要“知难而退”,而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找准突破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加强研究,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

7、加强地震后抢救治理工作

震后抢救治理是地震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震后抢救,一是抢救人,二是抢救物,三是恢复重建。在震后抢救工作中,抢救人的生命最为重要,也最为紧迫。如何保证抢救工作有序进行,笔者认为要加强震后抢救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快捷的反应机制,一旦灾情发生,相关各方能立即投入战斗状态,不至于人为耽误,贻误抢救时机。二是要有足够的人财物保障。震后抢救,需要大量人财物,如果没有平时的准备,关键时很难一时到位。三是要有科学作指导。无论是灾后重建,还是文物的保护,避免人为主观随意性,要建立在尊重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

谈一谈日本是如何防震的。

关东大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并且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体系。

1961年日本颁布《灾害对策基本法》。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从防灾基础设施的建立、水土保护工程、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等方面,对灾害的预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将关东大地震发生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的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东京都灾害对策中的地震灾害预测,也是以关东大地震同等规模地震的发生为前提条件对东京可能会造成多大的灾害来进行设定。

但是在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矛盾中,日本也还是走了弯路,认识也是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事实上,关东大地震后,为了不使悲剧重演,在东京的复兴计划中提出了把东京建成不燃化城市的构想,以后。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完全实施。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进行大轰炸时,东京又遭受大火席卷,火灾灾情甚至超过了东京大地震。战后重建中,东京曾成立城市不燃化委员会,国会也通过了城市不燃化决议。但东京市中心周围木造建筑仍然不断扩大,为当今现实的抗震减灾留下了不少的隐患。

关东大地震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的灾难事件。所以它的教训对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大都市发展中综合防灾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地震灾害,尤其是大震灾害,是一种综合性灾害。除了引起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外,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生命线工程破坏、城市功能瘫痪、人为恐慌以至社会等等。而且这种灾害往往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同时性和诱发性。制定城市地震灾害对策,必须考虑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置、震后救治和震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日本是如何处理和预防 地震和火山爆发情况的?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政府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宪法,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解放军迅捷。日本政府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

重大灾情直接上报首相

日本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正因如此,预防、减轻灾害以及灾后迅速重建就显得极其重要。

日本政府建立了由《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和复兴、灾害管理组织五大类数十项相关法律构成的防灾救灾法律制度。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灾害对策基本法》。

该法首先明确了在防灾救灾中,国家、都道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市)、市町村(相当于中国的县乡镇)、地方公共团体和国民的义务,规定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金融财政支援,并向国会提交相关防灾计划。

其次,日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

政府在内阁里设立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定并推行基本的防灾计划,为首相提供意见咨询。中央防灾会议的首长就由首相担任;都道府县市町村也设有自己的防灾会议,其负责人都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

对于一般灾害、非常灾害和紧急灾害,该法也分别作了相应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该法允许下级部门越级直接向首相报告,使信息能够保持畅通,将受灾情况及时传递到政府高层。

媒体全面介入消除无端恐慌

在日本,有关灾害的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完善且有效。

一旦灾害发生,有关灾害的具体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日本国民当中,有助于各部门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

此次台湾客机降落起火的全过程都被日本NHK电视台拍了下来,由此可见日本媒体对灾害报道的敏感。

在日本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发生地震的信息。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信息算是传播最迅速的。

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两分钟之内,日本各电视台会立即打出刚刚发生的地震的信息,说明震源在何处,震级多大,受到影响的区域等。遇到震级比较大的地震,电视台还会停播节目,立即直播地震现场的状况。

与此同时,日本气象厅还通过电视等渠道定期发布灾害预报,尤其在灾害多发的季节,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气象厅的预报进行调整,采取与之相符的防灾措施。

一般的灾害,该地区的防灾部门会及时发出警报。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也明确规定,发布灾害警报时,可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手段,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配合,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消除无端恐慌。

漫画是日本防灾教育妙招

对灾害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日本的防灾教育十分到位,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是“防灾周”。

日本政府会在每年这个时候举行综合防灾训练。这是由首相亲自指挥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防灾演习,连日本自卫队也会参加。除了这种专门的救灾防灾训练之外,面向全民的防灾教育体系也十分完善。

以爱知县中部大学为例,每一位新生、新教职员工在入校后接受就职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安全防灾知识学习。

大大小小的各种手册上印有详细的资料,迎合日本人喜欢漫画的心理,附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并有专门人员进行说明。其内容主要包括:

如何及早发现灾害或判断出现灾害的征兆。不仅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还包括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

针对不同灾害要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该单位(中部大学)的灾害紧急联络电话会重点显示,是每个学生和员工都必须记住的。

校内的紧急避难场所。每本手册都附有一张详细的地图,将校园内的几处紧急避难场所标出来。除此之外,校园内各教学楼内的减震装置(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用橡胶做的振动吸收装置,用于减轻因地震引起的建筑物摇摆)、消防装置及紧急按钮的位置都有说明。

经过防灾学习后,全校师生、教职员工对遇到灾害后该如何处理已基本心中有数,不易出现临场慌乱的状况。除了学校之外,公司、居民区都有详尽的防灾知识宣传系统,基本能做到防灾知识全民皆知,提升了在灾害来临时应对危机的速度和质量。

翻开中部大学人手一册的《安全防灾手册》,可以看到里面分为“日常安全篇”和“震灾篇”。

“日常安全篇”又分为交通事故、火灾、触电、煤气泄漏、受伤应对等部分,每部分标题下都配有几幅漫画。详细列举了该情况发生的征兆,发生后的紧急联络电话、处理方法等,极具针对性,一目了然。

“震灾篇”则更为详细,不仅介绍了在家中、电车、地铁、街道上发生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及避难方法,还重点介绍了在校园内的避难方法,比如在教室、实验室、走廊、电梯、操场等不同场合,应对方法和避难地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灭火器等防灾工具的使用方法,每一步骤都有漫画讲解,简洁易懂。

另外还有一本由多种语言编写而成的《地震应对手册》,每段文字都以日文、英文、中文、韩文和葡萄牙文登载,插画清晰生动,极大地便利了在日本的外国人。